羊驼|郭进拴|走进古北口( 二 )



提起长城 , 人们立刻会想到著名的八达岭、慕田峪 。 但在北京东北部燕山山脉低缓之处 , 还有这样一座饱经风霜的城楼群 , 它们同样记载了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波澜历史——让匈奴望而却步 , 让戚继光名留史册 , 让世人铭记1933年的长城抗战和1945年的古北口保卫中华好男儿的铁血报国之志……这就是古北口长城 。 “但以雄关存旧迹 , 但留形胜壮山河” , 是对古北口村最好的诠释 。 千百年来 , 这个北依长城、西濒潮河的村子地理风貌几乎没有改变 。 自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设总兵守边(后提升为提督) , 并在柳林营(今古北口村)建提督署起 , 古北口的满族文化便繁荣了起来 。




伴随着屯垦戍边、边民互市 , 满族、回族等多民族同胞迁徙于此、聚居于此 , 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赋予古北口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七郎坟、令公庙 , 琉璃影壁靠大道 , 一步三眼井 , 两步三座庙” , 可谓古迹众多、文化厚重 , 庙宇文化、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和近代抗日战争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发扬光大 。
古北口村距离北京密云城区55公里 , 与河北省滦平县相邻 , 全村辖5个自然村 , 共有420户1060口人 , 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35%以上 。 由于夹在山河之间南北狭长地带的特殊地形 , 村内耕地少 , 人均不足三分;又地处山区和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区 , 工业发展受限 。 在村民们的记忆里 , 二十几年前的古北口村还比较贫困 。
“其实 , 直到上世纪80年代 , 我们的日子都不是那么好过 。 上世纪90年代末村里的小企业、小作坊陆续倒闭 , 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 村集体的账本上没有一分余钱 。 村里的环境也不好 , 一条土路尘土飞扬 , 村民的土房边上就是猪圈 。 ”




自1998年担任村主任、2001年担任村支书的宋立滨 , 当初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古北口还能蜕变成为如今的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国特色村寨、全国传统村落、全国生态文明村、北京最美乡村 。
古北水镇的总设计师陈向宏是当年乌镇的规划和设计师 , 景区在原有的五个自然村落的基础上整治改建而成 , 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 。 震远镖局、八旗会馆、永顺染坊.....好景观络绎不绝古镇的夜景也是一大特色 , 朱自清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道尽了秦淮河夜景的魅力 。 来古北 , 同样能体验浆声灯影里的京味水镇魅力 。




华灯初上之际 , 宝石蓝天空下的古北水镇就会迎来最璀璨的时刻 。 灯光之下 , 夜晚的长城宛如一条金色的长龙卧在高山之上 , 蔚为壮观!古北水镇除了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 , 坐拥鸳鸯湖水库 , 还有浓浓的民俗气息 。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北京的民俗 , 甚至可以在新年期间逛民间花会 , 赏街头民艺参庙趣活动 , 带你重拾儿时的记忆 , 带孩子领略最淳朴的新年气氛 。

位于长城下、潮河边的古北口村 , 是一个被古北口长城捧在手心的小山村 , 素有“燕京门户”和“京师锁钥”之称 。 小村不小 , 历史上是沟通关内外的通道 , 南北物资的集散中心:南方的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等多运到这里销售;北方的粮食、牲畜、皮毛等畜产品、药材等也在这里集散 。 古北口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通向辽东平原和内蒙古的咽喉要地 , 控山海、居庸两关之中的长城要塞 , 壁陡路险 , 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 故有“京都锁钥、燕京门户”之称 。 古北口长城自南北朝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始修筑长城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 历史沿革和几个朝代的更迭与屯军 , 边塞贸易和人员的交往与流通 , 使古北口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多文化汇聚和风格独特的古镇 。 特殊的关口和地理位置、没有被攻破的长城堡垒体系、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 , 众多的寺庙、碑、塔、亭、军事城防体系与长城文化完全融为一体 , 是一个集长城体系、边关古镇、历史古迹、军事文化、原始古朴、自然与人完全融合的、和谐的、具有独特性资源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 古北口长城是中华长城史上最为完整的长城体系——古北口长城体系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军事防御系统的辉煌 。




从北至南由明长城和北齐长城共同构成了五大环形防御体系构成 。 古北口明长城是进入北京东北部的道军事防线 。 在长达40多公里的长城线上 , 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五里坨长城、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构成 。 有敌楼烽火台172座 , 烟墩14座 , 建立了16个关口;3个水关长城;6个关城;以及三个瓮城;还有许多卫、所、堡分布在外围 。 的司马台长城以“真、险、密、全、巧、奇、秀”成为“奇妙的长城” 。 国家文物专家、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称赞“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 , 而司马台长城又堪称中国长城之最” 。 在卧虎山长城段有长城历史上罕见的姊妹楼烽火台和跨度最长的水关长城 。 更有历史记载的提督府、参将府、游击府、守备府和官府驻扎的柳林营等军事衙府 。 生生不息的古镇与原生态的民俗共存——古北口曾是边关军事和商贸重镇 。 早在隋朝修缮燕蓟段长城于古北口设军镇 , 唐朝始称“古北口” , 金朝筑 “北口城” , 元朝设古北口驿 , 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修筑万里长城的同时修建了古北口镇城(多角山城) , 是在北齐长城基础上建设的 , 又称“城上之城” , 并重建古北口关 , 清代设总兵、总督府 , 置重兵戍关 。 古北口古庙宇群是古镇重要的人文资源 , 现已被列为县级文物单位的有三座庙宇——杨令公庙、药王庙、吕祖庙 。 而“两步三座庙”自南向北分列于北口瓮城和铁门关瓮城之间 , 西望潮河 , 东靠北齐长城 , 古御道穿北口出铁门关瓮城贯通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