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古北口东关上坎的刘家老宅 , 在这片还是很有名气的 。 ”刘广金的农家乐就建在了自己老宅的旧址上 。 这个鑫升缘算是古北口村规模较大的农家院了 , 上下两层能同时接待41人入住 。 旅游旺季 , 光是团客和亲友们介绍的客人就能让小院爆棚 , 忙得不可开交 。 最难得的是他家从食品药监到设施标配、从油烟净化到污水处理 , 各项标准均达到要求 , 证照齐全。
“其实 , 像我们村还有邻近的司马台村 , 基本都是在做农家乐 , 我们也感到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 所以我就想做出一点自己的特色 。 ”刘广金的农家院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 一进门就是传统的青砖灰瓦 , 砖木结合的四合院厅堂 , 中庭院落宽敞 , 墙角下整齐地晾晒着从山林采回的各种美味野菇和自己种的蔬菜 , 这是游客们必点的珍馐 。 “我们村里有山有水有文化 , 在我家这个比较复古的院子里 , 游客们或许还能感受到一丝乡愁 。 我这个四合院和客房的设计 , 就融合了古建筑、历史典故、民族特色的元素 。 ”刘广金介绍到 , “我是土生土长的古北口村人 , 在外打拼多年 , 为游客讲讲古御道的趣闻、古北口抗战的惨烈以及最原汁原味的京郊特色民俗 , 我还是比较拿手的 。 ”让游客跟着故事走 , 用好故事赢得好口碑 , 让客人在这里能放松、能享受到精神的愉悦 。
为经营好农家乐 , 人到中年的刘广金、张金英夫妇一直在学习 。 他们为农家乐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 从在古北口旅游网上发布信息、在微博微信上与游客交流互动再到开通微信扫码支付 , 他俩着实参与到了农家乐与农村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进程中 。
刘广金家在通往古北口村的必经之路上 , 又有专门停车的地方 , 一到节假日常常爆满 。 即使如此 , 刘广金还是经常勉励自己要靠积攒口碑慢慢发展 , 不能贪图一时之利 。 他特别注重收集游客体验后的满意度和感受 , 还会参考其他农家乐分享的好经验 。 为真正实现在保护和开发中留住乡愁 , 充分挖掘古村落文化 , 村里还决定进一步开发民俗旅游品牌和产品 , 让游客不仅感受到绿色低碳田园美、健康熟食生活美 , 更要感受到和谐淳朴人文美 , 变“一次够”到“年年来” 。 为此 , 余翠云大妈收上了徒弟 , 教授年轻人制作地道的满族二八席和各种满族、蒙古族特色小吃 , 炸饸烙、小米饭打包、小锅饽饽、驴打滚、炒肝等农家特色饭菜上了桌;为丰富餐饮服务体系 , 村里还新增了两户清真餐饮经营户 。
闲时 , 村民们定期跳巴山舞 , 组织扭秧歌、跑旱船、小车会、耍中幡、高跷等民间文化活动 。 每逢杨令公文化庙会和正月初五花会等节庆日 , 大伙儿都会自发表演 。 同时也在满回小学教授木屐舞、宫廷舞等舞蹈 , 积极传承民族文化 。 此外 , 还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 , 扶持村民生产小杂粮、蜂蜜等农副产品 。
2016年 , 包括古北口村在内的24个古村落被列入北京市重点升级改造名单 。 市旅游委组织专业队伍对这些传统村落展开全面调研 , 并量身定制“五个一工程” , 即为每个传统村落编制一本旅游开发建议书 , 制作一本旅游宣传册 , 建设一个旅游咨询站、一个生态旅游厕所和一个免费WIFI站 。
“地扼襟喉趋溯漠 , 天留镇钥枕雄关 。 ”在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更迭中 , 这座长城脚下的人气民俗村 , 用活用好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历史就是生产力”的好故事 。 正是这一座座欣欣向荣的农家院 , 连同一段段古长城、一处处古庙宇 , 留住了古北口村的历史 , 承载了古北口村的文化 。
年关将至 , 古北口村到处洋溢着辞旧迎新的气息:打糨糊贴窗花 , 大红灯笼高高挂 。 不少游客正带着父母、牵着孩子信步夕阳古御道 , 一家团圆品尝传统二八席 , 泡壶好茶 , 听村民们讲当年的老故事……
【羊驼|郭进拴|走进古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