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在驴背上的村庄”——王金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魏东 摄
“驮在驴背上的村庄”
——王金庄
涉县 , 地无三尺平 , 三里不同天 。 靠天吃饭的涉县人民 , 有着山一样的性格 。 地处大山深处的王金庄就是涉县人民战天斗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典型代表 。 1973年电影拍摄解禁时 , 首部故事片《艳阳天》在王金庄拍摄取景 , 使得王金庄名声大震 。
映像·王金庄 波光波影 摄
王金庄村位于涉县井店镇 , 一个坐落在太行深处的小村庄 。 它是中国传统村落名村 , 河北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 。 据考证 , 王金庄始建于元末明初 , 元末王金一家从北关迁此立村 , 之后和村后的黄金庄逐渐发展成一片 , 1946年统称为王金庄 。 村内重峦叠嶂 , 沟壑交织 , “山高石头多 , 出门就爬坡”是王金庄的真实写照 。
村里随处可见的石墙 冀阳 摄
王金庄村落俨然是一座生动的石头博物馆 , 世居于此的居民巧妙地利用石头资源 , 创造了一个“石头村” 。 古老质朴的村庄石头遍布 , 很多生活器具也都由石头制成 , 有石房、石街、石巷、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等等 , 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画院师生都到这里写生 。
夕阳映照着回家的石板路 魏贺荣 摄
【|“驮在驴背上的村庄”——王金庄】村内有上百条石砌小街巷 , 纵横交织 , 奠定了古村的空间形态基础 。 街巷高低俯仰、纵横交错 , 从建村到现在千百年来 , 悠悠的青石小巷已被踩的发光 。
村内一隅 冀阳 摄
这里 , 古老、质朴、广阔、宁静 。 它仿佛停滞了时间 , 独处一隅 , 远离尘嚣 , 好似是梦里的地方 。
由于山区环境限制 , 全村几乎家家都养着驴 , 驴是他们主要的劳动力和交通工具 , 村里人都亲切地叫它们为“小黑” 。 田间地头 , 村边小道 , 随处可见毛驴的身影 。 也有说法说这是一个“驮在驴背上的村庄” 。
妇女出工回家坐在毛驴上 魏东 摄
日出日落时分 , 一队队出门农作的人们牵着或是骑着驴 , 通往农田的山道上 。 毛驴驮着货物 , 走在石街上 , 重重地发出清脆的声音 , 伴着鸡犬交鸣 , 合奏出特有的乡曲 。 王金庄的人 , 都善骑驴 , 在驴背上还要喊号子 , 就像山西人喊山歌 , 陕北人唱信天游 。
王金庄街头 驴背上的老人 魏东 摄
村人都特别地爱护毛驴 , 非常友好地对待它们 。 让驴在山边吃草 , 山草味鲜 , 营养丰富;残渣剩饭 , 总是攒着留给驴吃;重活干罢 , 绝不随即饮冷水 , 以防“炸胃”;夏秋两季 , 驴耳上常缚些蓬蒿 , 来避蚊虫叮咬;每逢年过节 , 都要给毛驴放个假;为了保佑毛驴健康 , 又供了三只眼的马王爷做圈神 。
傍晚收工的人们从这条台阶小路上陆续回家 魏东 摄
王金庄梯田掠影 魏东 摄
这世间有一种梯田 , 是用一种愚公移山精神完成的奇迹 , 它就是涉县的“石头梯田” 。 石堰梯田随山势绵延 , 一望无际 , 与石山相呼应 , 构成了规模宏大又独具特色的梯田景观 , 是中国农业的旱作农耕梯田的代表 ,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中唯一的旱作梯田系统 。
王金庄梯田掠影 魏东 摄
从山脚排到山顶 , 全是靠镐头、铁锨和大锤修成的大堰 , 凭着村民千百年来世世代代 , 长年累月的奋战 , 硬是造出了这样一项人间奇迹!
推荐阅读
- 古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这座景区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 赤水|中国“火山之王”、“东北圣山”、清朝封禁之地——长白山
- 伊春|中国最美的四线城市,被称为“中国最美城市”,你去过吗?
- 额尔古纳|和我一起在呼伦贝尔古额尔古纳奇乾村二黑农家乐,开启草原之旅吧
- 湖北|湖北一个县,美得似“人间仙境”,来的人不想走
- 自驾|毕业季、就业季,自驾苍南,10大美景任你挑,在山海间,放松一下
- 旅游市场|白领至少消费8000元?地方旅游市场经不起这样“自黑”|荔枝时评
- 南昌|华东最后的原始森林:这座名山风景如画,被誉为安徽“九寨沟”
- 导游|?导游要挟游客称“白领需至少消费8000元”,昆明旅游局介入调查
- |世界上最清澈的峡谷公园,因形如飞瀑落在悬崖峭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