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南海华阳岛面积为0.28平方公里,为什么整个岛屿都用来种树?( 二 )


在双方推搡中 , 我军战士杜祥厚将越军旗杆折断 , 战士张清马上对越南国旗进行收缴 , 越军当即开始抢夺 。 顿时间 , 岛上叫嚷声不绝于耳 。
这时一名越南士兵举枪对准张清 , 我军科考队员杨志亮一把抓住枪管 , 迅速上抬 , 然而越军士兵却扣动了扳机 , 杨志亮中枪倒地 。
我方在越军开枪之后迅速还击 , 并边打边退 , 拉开距离后我军舰艇上的机枪开始发挥优势 。
听到岛上的枪声 , 双方舰艇也开始相互射击 , 越军604舰被我军舰击中起火 , 继而爆炸沉海 。

杜祥厚
在外围鬼喊礁警戒的越军舰艇505舰中弹起火 , 搁浅在浅滩上 , 605舰则在逃窜的过程中被我军击成重伤 , 事后证明605舰在当晚沉没 。
赤瓜岛上的越军见大势已去 , 纷纷缴械投降 。
这场战斗仅仅进行了一个小时 , 越军伤亡超过300人 , 被俘9人 , 被击沉舰艇2艘、重伤1艘;我军成功收复赤瓜、永暑、华阳、东门等9座岛屿 , 除科考队杨志亮胳膊被子弹击穿受伤外 , 再无伤亡 。
1974年1月 , 我军狠狠教训了南越海军 , 收复了西沙群岛;1979年我陆军直指河内 , 随后奉命撤军;1988年的南海 , 我们不仅收复了失地 , 还狠狠地给他们再上了一次课 。

赤瓜岛
海上森林从卫星上俯瞰今天的华阳岛 , 整个岛屿都是一片绿色 , 整体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90% , 已经看不出曾经满是泥沙的模样 。
刚刚收复时 , 驻岛的战士忍耐着高温、高盐以及缺淡水的残酷条件 , 八个人每次两人持枪站岗 , 其余的人只能蜷缩在高脚屋中堆满饮用水和食物的角落 , 忍受变质果蔬的味道、喝着有异味的水 。
2014年 , 华阳礁开始进行吹沙填海工程 , 也就是用挖砂船或者挖泥船把周围海底的泥沙吹进目标圈 , 随着泥沙的逐渐增高 , 海水流出之后 , 就形成了高于海面的陆地 。
就这样 , 原本常年潜在海面以下的华阳礁 , 变成了有0.28平方公里面积的华阳岛 。
这0.28平方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天安门广场是0.44平方公里 , 华阳岛大概是三分之二的天安门广场那么大;如果以足球场为例 , 大概是40个足球场 。

吹填作业
有了土地 , 守岛战士们的生活条件就改善了许多 。 这里修建了营房、发电站、雷达站、直升机坪、码头以及淡水转化装置 , 战士们不必受到每天10升水的限制 , 也不必再和腐烂的蔬菜挤在高脚屋的角落里了 。
随着岛屿的建设 , 岛上的灯塔、观察楼、停机坪等基础设施完成后 , 人们在剩余的空地上开挖了纵横交错的树苗沟 , 还挖掘了用来储存雨水的蓄水井 。
随后官兵们在岛上栽种了大量的枫桐、椰子树、木麻黄等乔木 。
这些主要产于热带地区的高大树木 , 能够耐碱耐热 , 十分符合南海沙岛的种植条件 。

守岛官兵
在岛上大面积种植绿植 , 主要有这样几点好处:
首先 , 固沙稳礁 。 植物强大的根系交叉纵横 , 能够像一只只大手一样把土壤紧紧抓住 , 有效防止这种人工岛的泥沙流失 , 使岛体更加稳固;
其次 , 解决淡水问题 。 根据淡水透镜体原理 , 长宽各270米以上的沙土岛屿 , 在大雨过后的岛屿地表下会形成一个像凸透镜一样中间厚四周薄的淡水层 , 这些淡水因为密度要轻于海水 , 所以又浮在地下的海水上面 。
岛上的植物在稳住沙土的同时 , 在岛上形成了很多个这样的淡水层 , 不仅为植物提供了淡水 , 也成为岛上居住人们的天然蓄水池;
第三 , 成片的高大灌木可以起到防风作用 , 在岛上形成完美的生态系统 , 可以吸引海鸟、鱼类、珊瑚等生物来岛进行繁殖 , 再通过这些这些生物的排泄物滋养植物 , 间接促进了生物环境系统的形成 , 从而大大改善岛上的生态环境 。

生态系统
华阳岛处于热带地区 , 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常年有雨 , 每年的降水量可以达到2000多毫米以上 , 充沛的雨量和湿热的气候让华阳岛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必要条件 。
有高大灌木植物“保驾护航” , 华阳岛的地下已经形成十多米厚的淡水层 , 再从陆地上运来的一些土壤对地表土质进行改良 。
上面有充足的阳光 , 中间有优质的土壤 , 下面有充足的淡水 , 仅用了几年的时间 , 华阳岛已经成为“海上的森林” , 守岛官兵们的生活条件也随之得到很大的改善 。
据国际海运相关数据报道 , 每年全球50%的商船会经过南海 , 也有大量的渔船通过这里驶向渔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