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江|云南怒江出现50头“六不像”,齐聚在独龙江峡谷,队伍纪律严明

独龙江|云南怒江出现50头“六不像”,齐聚在独龙江峡谷,队伍纪律严明

文章图片

独龙江|云南怒江出现50头“六不像”,齐聚在独龙江峡谷,队伍纪律严明

文章图片

独龙江|云南怒江出现50头“六不像”,齐聚在独龙江峡谷,队伍纪律严明

文章图片

独龙江|云南怒江出现50头“六不像”,齐聚在独龙江峡谷,队伍纪律严明

文章图片


云南省的独龙江峡谷是我国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 这里地处云南西北部 , 峡谷陡峻 , 雪山连绵 , 受天然屏障影响 , 独龙江峡谷也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 素来被专家们誉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 。
云南省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降水充沛 , 干湿季分明 , 年温差小 , 独特的气候造就了独特的环境 , 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养育了众多“奇珍异兽” , 无数野生动物在这里得到了繁衍生息 。

高黎贡山怒江片区是高黎贡羚牛的主要集中分布区域 , 这里的羚牛数量还是比较多的 。 其中贡山段独龙江区域生存着12个高黎贡羚牛种群 , 数量达400-450头 。
近期在云南怒江独龙江峡谷拍摄到了50多头高黎贡羚牛群体活动的画面 , 这群羚牛有的在休息 , 有的在觅食 , 有的在玩耍 , 它们齐聚在一起 , 场面壮观又和谐 。
类似这么大群的羚牛 , 是不太多见的 , 虽然理论上羚牛的集群能达百余头以上 , 但多数时候都是十多头一起行动 , 更多一些的就是二三十头 , 50头以上已经算是大群了 。

集多种动物特征 , 绰号“六不像”高黎贡羚牛也叫“贡山羚牛” , 是羚牛亚种之一 ,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独龙江流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东等部分地区里 。
羚牛就是我们常说的“扭角羚” , 因其兽角从头顶先弯向两侧 , 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而得名 。 全世界的羚牛可以分为4种 , 分别是:秦岭羚牛、四川羚牛、高黎贡羚牛和不丹羚牛 , 刚好这4种羚牛 , 在我国都有分布 。
其中又以秦岭羚牛最为出名 , 它与大熊猫、金丝猴、朱鹮这三种动物并称为“秦岭四宝” , 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

羚牛是一种体型庞大的食草动物 , 成年的雄性体重可达300千克 , 体长1.7-2.2米 , 肩高1.1-1.3米 , 雌性略小一些 。
羚牛的性二态不明显 , 无论是雄兽还是雌兽 , 都长有明显且较短的兽角 。 羚牛身上的毛发主要为淡金黄色或者棕褐色 , 被毛较长 。
高黎贡羚牛身上的毛发基色偏深 , 多为金黄色至红棕色 , 或深棕褐色 , 远远看上去黑乎乎的 , 但带点红棕 , 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铁包金” 。
羚牛有着“六不像”的绰号 , 只因它们的身上集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 , 角似牛羚、脸像马、背像棕熊、蹄像牛、尾似羊、后肢似鬣狗 。

羚牛生性凶猛 , 好斗会伤人别看羚牛的外表长得很憨厚 , 而且是一种食草动物 , 但如果你真的相信它们“与世无争”那就错了 , 实际上无论是哪种羚牛 , 都是非常凶狠的角色 。
它们生性凶猛好斗 , 同类间经常爆发冲突 , 用暴力手段来确定等级序位 。 羚牛不仅同类间经常爆发冲突 , 而且对待其他野生动物也同样霸道 。
它们仗着自己的体型优势 , 往往霸占着比较肥沃 , 植被长势良好的地方 , 如果有鬣羚、毛冠鹿等其他食草动物前来觅食 , 羚牛就会将它们赶走 , 不肯分一杯羹给它们 。

这几十年时间里面 , 随着羚牛种群数量的上涨 , 伤人事件也多了起来 。
根据2008年《成都商报》的一篇报道显示 , 羚牛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面 , 伤人150多起 , 造成20多人死亡 , 也正是因为羚牛的凶猛 , 伤人众多 , 人们把它列为秦岭“头号凶兽” 。
相对于成群的羚牛来说 , 落单的雄性个体更为危险 , 针对很多羚牛伤人事件的调查发现 , 大多数攻击人类的羚牛 , 基本上都是落单的雄兽 。 因此在徒步或者外出旅游时 , 一旦发现类似情况 , 要及时远离 。

羚牛喜群居 , 队伍纪律严明羚牛的集群性很强 , 喜欢营群居生活 , 尤其是冬季 , 所形成的群体会更大 。
通常来说 , 现在的羚牛多十几头一起活动 , 年老的雄性个体偏向于独居 , 但在发情期的那几个月里 , 它们又会重新融入到群体中 。
羚牛的队伍纪律十分严明 , 这点在它们行进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
当羚牛群迁徙时 , 强壮的公牛会在队伍的最前面和最后面压阵 , 母牛和幼牛则走在队伍中间 , 各成员一个挨着一个顺着兽径往前走 , 受到很好地保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