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
勒内·玛什穿着短袖
出现在有关格陵兰岛的新闻中
她在视频中表示
格陵兰岛气温
接近60华氏度(约15.5℃)
像这样温暖的天气
足以穿短袖了
勒内·玛什称 , 受温度上升影响 , 格陵兰岛的冰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化 。
利用2022年7月3日和7月15日风云三号D星格陵兰岛区域海冰监测真彩图对比可见 , 在格陵兰岛北部的巴芬湾区域海冰范围在7月15日明显减少(图中黄色箭头所指处) 。 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文/郑伟
《自然》杂志曾发表论文指出 , 在当前气候变化过程中 , 地球有15个关键气候临界点作为衡量地球的生态气候稳定与否的关键标志 。 一旦这些临界点被突破 , 地球气候系统将陷入不可逆状态 , 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
作为临界点之一的
格陵兰冰盖突然
大面积融化
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
与北半球多国遭遇
极端高温天气有何联系?
到底谁是高温“元凶”?
高温纪录不断被打破
是气候变暖开始超预期加速了吗?
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郑伟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藏高原与极地气象科学研究所博士赵守栋 。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 仅7月15日至17日的3天时间里 , 每天消融的冰量多达60亿吨 , 足以填满720万个奥运规格的游泳池 。
格陵兰冰盖2019年至2022年的5至8月逐日消融面积 。 2022年7月18日对应本轮冰盖强消融的面积峰值 图/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 文/赵守栋
郑伟表示:
“
7月中旬在北极区域的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楚科奇海、哈德孙湾等地的海冰面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 。
格陵兰岛北部的巴芬湾、戴维斯海峡区域海冰空间范围和海冰覆盖度较7月上旬显著减少 。
基于2022年7月中旬与上旬海冰覆盖度差异分析结果计算可知 , 格陵兰岛北部区域7月中旬海冰面积较上旬减少约13.5万平方公里 。
”
风云三号D星2022年7月中旬北极海冰覆盖度专题图 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据了解 , 近年来 , 格陵兰冰盖一直呈冰量净损失状态 , 同时冰量损失速率有所增加 , 2007年至2016年格陵兰冰盖质量损失量是1997年至2006年的两倍 。
图为2022年7月10日至25日700百帕温度场和风场 。 动画显示了两个暖气团的运动过程:第一个产生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空 , 导致7月16至18日格陵兰北部的冰盖强消融;第二个通过巴芬湾向北移动 , 导致7月20至24日深入格陵兰冰盖的强消融 图/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 文/赵守栋
相比南极冰盖 , 格陵兰消融区径流下渗较少、再冻结量更低 , 因此表面消融是格陵兰冰盖物质损失的主要驱动因素 。
2022年7月格陵兰岛西北部峡湾 图/NASA
赵守栋分析:
“
1990年以来格陵兰一直处于强消融状态 , 今年4月至7月格陵兰冰盖消融累计范围接近历史平均水平 。
但7月15日开始 , 格陵兰岛上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高压脊 , 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东移动和从加拿大巴芬湾向北移动的两团暖空气 , 造成了格陵兰岛北部至中部的异常消融现象 , 直至7月25日才恢复到正常水平 。
实际上 , 2021年7月中旬也发生过类似的大范围异常消融事件 。
”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 , 格陵兰岛海冰不断融化、海平面上升 , 会影响全球温度和洋流变化 , 也会导致极地生态系统的改变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你的大脑知道这是大熊猫?NLP来告诉你(二)
- 我们都是小青蛙,孤寡孤寡孤寡孤寡孤寡!
- ISC 2022看元宇宙:大象无形,未来已来
- 大象细胞比人类多,为何患癌死亡率却比人类低?
- 象牙为什么不能从老死的大象身上取?后果有多严重你想过吗?
- 乐高经典太空宇航员人仔的“新颜色”—紫色
- 为何象群的首领是“母象”?公象扮演了什么角色?看完涨知识了
- 人类来到世上是一件概率极低的事情,那么这个概率究竟有多低?
- 诡异的动物集体死亡之谜,真是外星人搞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