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9年拿假币买2000多次面条,到死都没被揭穿:这是最善意的谎言( 二 )


两人商量过后 , 决定先带老人回家暂住 , 并帮助他寻找家人 。
老人是谁 , 多大年纪 , 从哪里来 , 叫什么名字?夫妻俩一概不知 。
为帮老人回家 , 他俩跑遍了湖北十几个乡镇 , 却一无所获 。

考虑再三 , 他们决定给老人检查完身体后送到当地福利院 , 谁知没送去多久 ,
老人又来到摊前 , 拿着一捆柴火 。
这一次 , 夫妻俩决定收留老人 , 他们收拾出一间屋子给老人住 。 三个人像一家人一样 , 晚上摆夜市 , 白天休整 , 同吃同住同劳动 。
后来 , 夫妻俩收留残疾老人的消息不胫而走 , 许多爱心人士前来送温暖 。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浠水人专门来到夜市摊 , 给老人送了300元的红包 。
他也帮着李军叶冬生夫妇出了不少主意 , 包括如何给老人办低保 , 如何申请国家有关补贴等 , 这让夫妻俩十分受用 。
夫妻俩给老人取了个名字——叶党生 , 此后 , 毫无血缘关系的三个人就在浠水县最繁华的位置 , 军嫂夜市摊上 , 忙碌如常、其乐融融 。
剧作家晚情说过一句话:
“真正的亲人 , 不是靠血缘关系决定的 , 而是以待你的心决定的 。 这世上的亲人只有一种 , 那就是关心你心疼你的人 。 ”
而这段跨越16载的爱心历程 , 就很好地诠释这句话——善良的力量 , 能够超越血缘关系 , 带来新的感动 , 成为陌生人之间新的纽带 。

03▼470年降解不了的塑料袋 , 被80岁奶奶织成毯子送给流浪汉在美国奥马哈的养老院里 , 住着一群头发花白的老奶奶 , 她们闲来无事总爱织毯子 。
乍一听这不是什么稀奇事 , 但真正让人惊讶的是 , 她们织毯子的材料是塑料袋 。
而且目的也不是自用和卖钱 , 而是送给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

因为奥马哈的冬天太冷了 , 收容所也总是人满为患 , 经常有衣不蔽体的流浪汉直接睡在大街上 。
生活在养老院的奶奶们想要帮忙 , 却没有钱 , 于是她们就想出了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
“用塑料袋编织毯子” , 不仅处理了可怕的垃圾 , 还能给流浪汉一点温暖 。

从此以后 , 常常能看到在奥马哈的街头上 , 有这些老奶奶的身影 , 她们或从人们手里 , 或从草丛里 , 变着法儿的搜集塑料袋 。
她们把塑料袋带回养老院后 , 清理干净 , 然后将其捋成长条、团成团 , 作为“毛毯”的原料 。

做毯子十分费时费力 , 600个塑料袋才能做一条毯子 , 需要耗费2周的时间 , 但奶奶们却乐此不疲 。
慢慢地 , 从养老院的老人 , 到年轻人 , 甚至孩子们 , 都加入了织毯子的行列 。

这一张张小小的塑料毯子 , 或许不能让流浪的人完全免受寒冬的侵袭 。
但这种恰好好处的善 , 却能温暖他们的小世界 , 也能影响无穷的远方 , 和无数的人 。
后来 , 这些毯子还漂洋过海 , 来到巴西、牙买加等地 , 为那里的孩子送去了温暖 。
类似以上这样的善举 ,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
比如 , 掏出自己退休金办养老公寓 , 只为给流浪老人一个家的69岁爷爷赵海池;
比如 , 42年救助500多名流浪者的“最美爸爸”王万林;
还有那些救助流浪者的警察、志愿者、社会工作者 , 甚至陌生人们......
过去 , 益美君写过很多让人愤慨的事件 , 像养老院爆雷、烂尾楼、暴力、性侵......每次这样的新闻发生后 , 都会有人说:
“这个恶意满满的世界 , 还能变好吗?”
而这些人说 , 可以 。
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双手和热情 , 救人于水火 。
更让我们这些旁观者相信 , 世道变好 , 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的 。 如果觉得世界的恶太多 , 不妨提醒自己做个好人 。
给流浪的人一把伞、一碗面、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 , 就算做不到这些 , 哪怕只是不歧视、不嫌弃、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 用平等的姿态 , 去对待他们 , 也是一种善意 。
生活的剧本千千万 , 谁能保证下一个陷入窘迫的角色不是自己?
有句话说的好:
如果我们注定都会成为生活的乙方 , 那我们在做甲方的时候 , 不妨尽量善良一点 。
保护弱者 , 其实也在是在为自己兜底 。
出品 | 益美传媒
作者 | 潘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