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年的夏天绝对与众不同 , 太热了!
全国多地持续出现40℃以上的高温 , “公路煎鸡蛋”、“热射病”和“中暑”均是网络炙手可热的搜索名词 。
很多市民也纷纷表示 , 今年的知了叫声比以前大不少 , 感觉数量也比往年多很多 , 是不是和今年异常高温有关?
先说答案 , 两者的关系并不大 , 因为今年的蝉 , 不是今年出生的 , 早几年前它们就已经存在了 , 可以用知了低调的一生来解答 。
知了 , 也叫蝉 , 70后80后肯定非常熟悉 。
小时候 , 每年夏天都会去抓知了 , 找知了壳 , 我们这边不流行吃知了 , 我也没有收集知了去卖 , 纯粹就是觉得好玩 。 那时候觉得知了叫起来很吵很烦 , 天天都想让它消失 , 现在生活在城市听得少了 , 又觉得夏天少了什么似的 。
全球已知的蝉有3000多种 , 大多数体型只有2-5厘米 , 也有天生巨大的品种 , 最大的蝉身长7厘米 , 翼展有18-20厘米 。
寿命很长 , 平均3-7年 , 极端17年
【知了比往年叫声大,数量多得多,和今年持续的异常高温有关吗?】昆虫种类很多 , 因此寿命长短不一 , 短的像蜉蝣 , 朝生暮死 , 长得像白蚁蚁后 , 正常可以活二三十年 , 极端的甚至可以活六七十年以上 。
我们常接触的昆虫 , 像蚊子苍蝇寿命都很短 , 因此大多数人都有一种错觉 , 那就是蝉寿命也不长 , 夏天过完肯定死了 。
但事实上 , 在昆虫界蝉算是长寿的 , 一般来说是3-9年 , 有的品种甚至达到了13年17年 。
只是它的一生 , 很低调 , 绝大多数是在地下 , 只有十几天是在地上 。
蝉鸣:生命的绝唱
蝉出土的原因也很明确 , 家里蹲着是找不到对象 , 得到外面来找 。
每年的六七月份 , 为了能尽快找到对象 , 雄蝉就会不停鸣叫、煽动翅膀吸引雌性 , 雌性因为发育不完善不会蝉鸣 , 只要静静等着挑选即可 。 看对眼后 , 两者交配繁殖 , 雄蝉会很快死亡 , 而雌蝉会在产完卵后结束生命 。 从出土到死亡 , 一般只有15天左右 。
雌蝉会将卵产在树的树皮里 , 树枝上有几百个密密麻麻的小孔 , 就是雌蝉下的卵 。
卵利用树的汁液发育长大 , 成为若虫 。
被“寄生”的树枝因为营养不良 , 风一吹就会掉到地上 , 然后树枝里的若虫就会用前脚挖掘 , 钻入土里 , 深度可达2.5米 , 开始了蛰伏在地下的生活 。
随着品种的不同 , 蝉在地下的时间也不同 。 但有一点是一样的 , 蝉的最后一次蜕皮(若虫变成虫的成年仪式)要在地上完成 。
一般来说 , 若虫爬出地面是在黄昏或者晚上 , 而且是在雨季过后 , 土地松软的时候 , 它找一个植物并用强壮的前脚固定身体 , 开始最后一次蜕变 。
整个蜕皮过程持续一个小时 , 刚蜕皮的蝉和我们常见的褐色蝉不同 , 是绿色的 , 翅膀也很软 。 但很快 , 它就会成长为我们熟悉的成虫蝉 。
成虫的寿命很短 , 一旦成年 , 就会马不停蹄地开始找伴侣 , 新的生命又开始轮回了 。
今年的知了真的比往年要多得多吗?
目前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做过相关的研究 , 市民的感受大多是偏主观性的 , 不一定准确 。
厦门有市民表示 , 蝉声比以往大 , 但当地一位绿化专业人员测试过蝉鸣的分贝数 , 在72-83分贝之间 , 属于正常的蝉鸣音量 。
我觉得 , 有人认为蝉比往年多 , 比往年吵 , 并不是知了多了 , 而是知了的出土时间相近的关系 。
每年都有人抱怨知了多叫声吵 , 也每年有人因听不到蝉鸣而惋惜 , 只能说 , 多的地方多 , 少的地方少 。
很多地方有吃知了猴的习惯 , 知了猴营养好 , 蛋白质高达72% , 且有治病疗效 , 自古就有吃知了猴的习惯 , 香酥金蝉就是鲁菜中的一道名菜 。
今年 , 知了猴的价格比往年涨了十几块 , 最便宜的90元/斤 , 贵的要卖110元/斤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蝉怎么可能多呢?
推荐阅读
- 知了猴生活在地下为什么没被蚂蚁吃掉?原因很简单
- 蝉在树上产卵,却从地下出来,这是为什么?
- 天之道在损有余,而补不足
- 农村的“知了猴”真的能吃吗?为什么洞里的蚂蚁不去吃它?
- 声音最大的动物是哪种?吼猴叫声震耳欲聋,这种动物却如飞机起飞
- 金蝉习惯在晚上爬出来,它在地下怎么分辨白天和夜晚?
- 蝉的一生究竟是怎么样的?
- 蚯蚓几乎没有防卫能力,为何没有被其他动物捕食到灭绝?
- 知了 知了猴常年生活在地下,是怎么知道白天和黑夜的?真相颠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