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黎巴嫩,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 二 )


欧洲基督教还帮助他们在黎巴嫩境内建立了黎波里博国 , 所以基督教在黎巴嫩的势力一直不曾减弱 。
随着黎巴嫩基督教众的扩大 , 周边被伊斯兰教占领地区的教众也拥入黎巴嫩地区 , 大家“抱团取暖” , 在伊斯兰教统治的中东地区为基督教留下了一撮“星星之火” 。
虽然基督教众盘桓在黎巴嫩 , 但形势也并不是十分乐观 。
基督教是个统称 , 教内还分许多不同教派 , 什么东正教、天主教、新教马龙派等等 , 再加上伊斯兰教中还有许多派别 。

一时间黎巴嫩地区“群教乱舞” , 谁也不听谁的 , 谁也做不了别家教派的主 。
欧洲势力的崛起让西方国家不再满足于自家门口那一亩三分地 , 他们开始向外扩张 。
黎巴嫩作为中东、欧洲、非洲的“十字路口”其地理位置多重要不言而喻了 。
法国先下手为强 , 1860年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发生冲突 , 法国借口为其调停 , 派兵进驻黎巴嫩 , 使其脱离奥斯曼帝国成为法国殖民地 。
真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 。
不过 , 主子的改变让黎巴嫩地区的宗教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 法国是基督教国家 , 所以黎巴嫩境内的基督教占据了领导地位 。
二战打响后 , 法国军队迅速失利自顾不暇 , 也就没有过多精力管理殖民地 。 借此机会 , 1943年黎巴嫩得以摆脱殖民统治成立黎巴嫩共和国 。

成立国家 , 由谁管理是个大问题 , 尤其是黎巴嫩国内这种教派林立的情况 , 没有一个派别能让大家都服气 。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谁人多 , 谁说的算 。
全国60%信奉基督教 , 40%信奉伊斯兰教 , 那么总统和军队总司令就由基督教委派人员出任 , 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教徒担任 , 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教徒担任 , 议员们则按照各教派人口比例分配 。
刚定下规则大伙都挺满意 , 也都能各司其职将这个小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
可以说 , 各教派合作初期的黎巴嫩其繁荣程度不比欧洲各国差 , 人们的幸福指数也非常高 。
可不用想也知道 , 目前的这种相安无事只可能是暂时性的 , 各派别都在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 没有人是真正对国家负责 , 为人民争取利益 。

这对于国家发展 , 无疑是致命弱点 , 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 权力分配必然也要发生变化 。
02 内战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 是黎巴嫩多灾多难的历史上难得昙花一现的安定繁荣时期 , 但隐藏在安定之下的 , 一直都是蠢蠢欲动的乱局 。
第一次“中东战争” , 黎巴嫩、埃及等七个国家被以色列吊打 , 近百万巴勒斯坦人成了难民 , 流亡到其他国家 , 黎巴嫩也被迫接纳了40万人 。
这样一来 , 黎巴嫩境内的伊斯兰教众一下暴涨 , 为了控制人数 , 基督教占优势的国会便不给这些难民合法身份 , 但这是个坏主意 。
这样做不仅使难民仇视政府 , 为之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扰乱黎巴嫩内政埋下祸根 , 也没有有效抑制伊斯兰教人口增长 。

伊斯兰教鼓励生育 , 一两年内是没什么意义 , 但十几年后人口上所占的优势立马便显现出来了 。
相对基督教正常的人口增长率 , 伊斯兰教众人口则是成倍增长 。
穆斯林的孩子越生越多 , 伊斯兰教也就越来越庞大 , 这种情况下伊斯兰教要求重新分配各教派在国会所占比重 。
这遭到了基督教反对 , 两派矛盾逐层上升 。
“互撕”这根弦已经绷得快断了 , 但大家都在忍耐 , 战争对谁都没有好处 , 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动手 。
不怕没好事 , 就怕没好人 。
跟随巴勒斯坦难民一同涌入黎巴嫩的还有巴解组织成员 。

这个组织在黎巴嫩南部迅速扎根 , 并与难民们联合壮大组织 , 他们时不时攻击以色列 , 搞得对方十分愤怒 , 不分青红皂白对黎巴嫩展开回击 。
黎巴嫩表示很委屈 , 这可不是躺着也中枪么 , 你巴以冲突跟我黎巴嫩有啥关系?就连联合国安理会都呼吁各方尊重黎巴嫩主权 。
国内基督教派也认为必须遏制、驱逐巴解组织成员 , 可伊斯兰教派不顾国家安危 , 坚决支持巴解组织 。
即使这样 , 当时的黎巴嫩官方也未有正式军事行动 。
1975年4月13日 , 巴解组织向黎巴嫩一座基督教堂开枪并打死4名基督教马龙派教徒以及数名平民 。 不久基督教派以牙还牙实施了报复行动 。
黎巴嫩内战开始了 。
但黎巴嫩内战从一开始就不是内战 , 所谓“一流国家做棋手 , 二流国家做棋子 , 三流国家做棋盘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