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黎巴嫩,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

西藏|黎巴嫩,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

文章图片

西藏|黎巴嫩,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

文章图片

西藏|黎巴嫩,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

文章图片

西藏|黎巴嫩,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

文章图片

西藏|黎巴嫩,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

文章图片

西藏|黎巴嫩,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

文章图片

西藏|黎巴嫩,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

文章图片

西藏|黎巴嫩,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

说到中东 , 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石油?沙漠?没完没了的战争?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妇女?还是经常上新闻的阿拉伯大佬们?
其实这就是中东给我们的印象 , 也是过去几十年中东的现状 。

可在众多不管有钱没钱都很豪横的中东国家中 , 却曾经有过一个小国盈盈然不与众人同 , 它就是有“中东小巴黎”“中东瑞典”之称的黎巴嫩 。
曾经的黎巴嫩绝对称得上是个“阳春白雪”的地方 。
它是中东唯一一个没有沙漠的国家 , 而是湖水荡漾、青山如玉 。
在黎巴嫩 , 你可以上午在海边冲浪晒日光浴 , 下午登雪山赏雪景 。 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 主要还是得益于它的地中海气候 。
黎巴嫩是沿地中海沿线南北走向的地区 , 从中西往东依次是地中海沿线平原、黎巴嫩山脉、贝卡山谷以及安提黎巴嫩山脉 。
两座高大山脉不仅为黎巴嫩阻挡了来自内陆的黄沙大风 , 还为它提供了珍贵的淡水资源 。

雪山融化形成13条主河流滋润了平原和山谷地区 , 使之形成中东地区少见的茂密植被 , 肥沃良田和奇隽壮丽的自然景观 。
因此 , 黎巴嫩虽然国土不大 , 矿产不丰 , 但它却是世界少有的旅游胜地 , 巴伦特峡谷瀑布、溶洞、天然桥等都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 。
此外 , 黎巴嫩人文景观也非常值得一看 。
由于黎巴嫩历史上曾被基督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分别统治过 , 所以这里的人文景观包含了多种宗教文化 , 既有圣乔治主教座堂 , 也有贝鲁特蓝色清真寺 。
在黎巴嫩 ,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存 。
在黎巴嫩街头你既可能看到遮面的阿拉伯妇女 , 也能欣赏比基尼美女 , 这些都是黎巴嫩独有的风景 。

与旅游业同样发达的是国际经贸 。
虽然黎巴嫩挖不出石油 , 但聪明的黎巴嫩人充分利用起国家的地理优势 , 将黎巴嫩尤其是首都贝鲁特打造成了世界贸易中心 , 吸引世界各地的富豪前来投资 , 做生意 。
然而这些都已经是曾经了 , 既然用“曾经” , 就说明如今的黎巴嫩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 。
事实上用穷得叮当响来形容如今的黎巴嫩一点也不为过 。 可是占尽地理优势的黎巴嫩 , 是怎么把自己弄得穷困潦倒的呢?
01 复杂的宗教派别上文说过 , 黎巴嫩地方不大 , 但它的地理环境非常好 。
优良的港口、适宜的温度都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 所以黎巴嫩地区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开始有人类生活 。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王 , 黎巴嫩毫无悬念地被纳入版图 。 基督教也随着罗马人的到来传入黎巴嫩 。
原本大家信耶稣信得好好的 , 但罗马帝国不怎么争气 , 没多久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 此后的中东地区被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占领 。
黎巴嫩就像个小姑娘 , 对于大人的欺负没什么反抗能力 , 只好谁来了就认谁当爸爸 。
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 , 伊斯兰教便取代了基督教成为黎巴嫩的正统宗教 。
信仰这个东西是真的很难说 , 有人可以拿它当擦脚布 , 随时可丢 , 有人却将之看得比生命还重 。
虽然备受打击 , 但黎巴嫩境内有不少坚定的基督教徒始终坚持信仰 。
阿拉伯帝国非常想将黎巴嫩地区的基督徒都灭了 , 无奈黎巴嫩境内多高山峡谷 , 植被茂密 , 地形极难控制 。

各种山地丘陵 , 人往里面一躲连个毛都抓不到 , 所以基督教徒得以被保留下来 。
欧洲基督教东征时 , 黎巴嫩是必经之地 , 这就使黎巴嫩地区的基督教徒一直与欧洲基督教保持着密切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