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科里最懂人情世故的动物,竟然是美洲狮?能用“饭局”化解争端


猫科里最懂人情世故的动物,竟然是美洲狮?能用“饭局”化解争端


文章图片


猫科里最懂人情世故的动物,竟然是美洲狮?能用“饭局”化解争端


文章图片


猫科里最懂人情世故的动物,竟然是美洲狮?能用“饭局”化解争端


文章图片


猫科里最懂人情世故的动物,竟然是美洲狮?能用“饭局”化解争端


文章图片


猫科里最懂人情世故的动物,竟然是美洲狮?能用“饭局”化解争端


文章图片


猫科里最懂人情世故的动物,竟然是美洲狮?能用“饭局”化解争端


猫科动物是自然界里深受人们喜爱的一族 , 它们普遍有着较高的颜值 , 随便一个卖萌就能俘获大片“少女心” 。 同时它们也是强大的象征 , 尤其是狮子、老虎等大猫 , 在各自的生态系统下 , 是称王称霸的存在 。
传统印象中 , 除了狮子 , 其他的猫科动物都是独居者 , 即便是“夫妻” , 它们也只在交配期的时候才会短暂生活在一起 , 一旦雌兽受孕后 , 雄兽便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
然而越来越多的新研究表明 , 这些独居型的猫科动物 , 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孤独 , 它们也存在复杂的社交系统 。

美洲狮是一种生活在美洲大陆的大猫 , 它的名号虽然没有狮、虎、豹那么响亮 , 但却是我最喜欢的动物之一 , 因为我认为在猫科动物里 , 它是最懂“人情世故”的 , 能用“饭局”解决的争端 , 就不会诉诸武力 。
科学家们通过长期追踪研究发现 , 美洲狮很擅长社交 , 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社交方式 , 简单来说是一种建立在互利互惠基础上 , 表现为食物共享的复杂的社交系统 。

美洲狮并不是美洲的狮子光听到这个名字 , 可能很多人会直观地认为美洲狮就是一种生活在美洲的狮子 , 就像亚洲狮一样 。 但实际上美洲狮与狮子除了同属于猫科动物之外 , 并无太大的关联 。
尽管狮子和美洲狮成年之后 , 身上的斑点都会淡去 , 呈现出纯色系 , 但并不表明它们的关系很近 。
现存所有的猫科动物 , 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豹亚科和猫亚科 , 狮子属于豹亚科 , 美洲狮属于猫亚科 , 它跟细腰猫、猎豹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 而狮子则跟花豹的关系更近 。

狮子有“非洲狮”和“亚洲狮”两大亚群 , 大约在4.5万年前 , 北非的一些狮子经过不断扩张 , 到达了印度次大陆一带 , 同时也止步于此 。
现代狮从未进入过亚洲内陆地区 , 更别说跨过海峡进军美洲了 。 与狮子相比 , 美洲狮表现出了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 无论是森林、低地、悬崖峡谷 , 还是较多山的沙漠地带 , 它们都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
美洲狮的分布范围很广 , 从北美加拿大育空一带 , 一直延伸至南美的安第斯山脉 。

动物的短暂集群现象很多时候并非是“非黑即白”的 , 动物的群居与独居也一样 。 在传统观念里面 , 认为猫科动物只有狮子是群居的 , 其他都独居 , 界限是清晰且明显的 。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 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 动物的群居与独居状态 , 界限是非常模糊的 , 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能够发生转换的 。
比如群居的狮子 , 在进入亚洲地区之后 , 所形成的群体远远不如非洲狮那般大 , 雄狮更倾向于单独行动 。 即便是高度合群的雌狮 , 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独居时光 。
在雌狮即将临盆的阶段 , 它会远离狮群 , 寻到一个隐秘安全的地方 , 独自将小狮子生下来 , 然后独自照料一段时间 。 等到小狮子具备较强的户外活动能力 , 雌狮才会将幼崽带回狮群 , 重新过起群居的生活 。

高度群居的雌狮尚且有独居的时光 , 那么独居的猫科动物 , 当然也会有群居的时候 。 拿欧亚猞猁来说 , 就具有很明显的社交行为 。
白俄罗斯科学院的动物学家们 , 在中西部的纳利波基森林进行了长时间的生态研究 , 他们通过不断观察猞猁的行为 , 发现有雄性猞猁 , 早在发情期之前 , 就经常与雌性猞猁待在一起了 。
而且在猞猁产仔之后 , 它也没有离开 , 而是选择守护它们母子 , 承担起作为“爸爸”和“丈夫”的责任 。 积极消灭省境内的欧洲森林狼、捕获猎物放到雌猞猁附近等等 。

在一些纪录片里面 ,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几只猎豹合作狩猎的场景 , 事实上这些猎豹也并不一定是兄弟姐妹 , 有可能是完全陌生的 , 甚至在本次狩猎之前 , 它们都没有见过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