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引领民宿蝶变 点亮乡村未来( 二 )



宁波市宁海县许家山房车露营公园

宁波市宁海县许家山房车露营公园
根据《指导意见》 ,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应进一步加强与公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合作 , 在土地审批、证照办理、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 。 鼓励各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 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就近就地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 。 与省妇联持续推进巾帼示范民宿(农家乐)、寻找最美民宿女主人、民间美食厨娘秀等活动 , 创造更多民宿管家、民宿主人、民宿厨娘等新岗位 , 探索共富利益分享机制 , 提升参与者的获得感、幸福感 。
唱响未来多重奏
《指导意见》明晰了新定位、提供了新遵循、明确了总目标 , 提出了新举措 。 到2025年 , 要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 , 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大众消费需求 , 成为具有两个标志性的产品:一个是旅游业高质量的标志性产品 , 另一个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标志性产品 。 这样的发展方向 , 既坚持问题导向 , 又注重目标导向 , 为乡村民宿转型升级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
纵览《指导意见》全文 , “合”字贯穿始终 。
首先是整体规划需“合理” 。 要坚持规范有序 , 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规划 , 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复制的基本原则 , 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 , 优化资源开发 , 并要求各地在推动乡村民宿发展时 , 充分考虑到资源禀赋、客源市场、交通区位、水源道路等条件 , 确保乡村民宿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 。

宁波市宁海县·许家村安茉静城山居艺术酒店

宁波市宁海县·许家村安茉静城山居艺术酒店
其次是单体建设需“合规” 。 “鼓励各地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基础上 , 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标准”的“定调” , 既坚持问题导向 , 又找准目标导向 , 为乡村民宿下一步转型升级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
再次是健康发展要“融合” 。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文物建筑等资源突出乡村民宿特色”“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乡村民宿产品建设”“开展多元业态经营 , 拓展共享农业、手工制造、特色文化体验、农副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等综合业态 , 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等多项指引“民宿+”发展的具体措施 , 将进一步推动各地把民宿打造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标志性产品 。
2019年 , 浙江制定实施了《浙江省乡村民宿提质富民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 以“民宿姓民、民宿有主、民宿要融、民宿重情”为导向 , 重点引导当地群众发展民宿 , 全面提升民宿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品质化水平 , 提升民宿文化韵味 , 推动民宿集群化发展和差异化建设齐头并进 。
在新的起点上 , 面对新的消费市场 , 浙江将以《指导意见》为统领 , 进一步将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标志性产品、旅游富民的战略性抓手、乡村振兴的牵引性业态来谋划打造 , 用创新思维 , 锚定新目标 , 确定新任务 , 扛起时代使命 , 一步一个脚印 , 踏出一条求新、求变、求实的乡村民宿发展新路径 。
你若盛开 , 清风自来 。 民宿 , 从最初零散弱小、不被认可的“凌寒独自开” , 到如今市场纷纷追捧、带动效应明显的“万紫千红总是春” , 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调支持 , 更离不开万千民宿从业者的坚守与付出 。 浙江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 , 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 也将锚定新的目标 , 不断探索寻找乡村民宿实现价值转化的“金点子”、带动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 打造出更多乡村民宿发展的浙江案例、浙江经验、浙江样板 , 让乡村民宿真正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和远方” 。
特邀作者:吴健芬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图片拍摄:高婷
责编:李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