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武松打虎情势所迫,还是想着为民除害?

文章插图
《水浒》中武松打虎是情势所迫,还是想着为民除害?我想,不能简单苟同提问者引导的答案,个人认为,除了二者兼而有之外,还有艺高人胆大的豪气在其中 。
事件起因:武松来到店中,店小二一再提醒,三碗不过岗,否则难逃大虫迫害 。了解到三碗不过岗的原因,力大无穷,一身英雄胆的武松却不以为然 。为什么?是壮士怒目鬼神栗的底气 。
那为何以前没有出现打虎英雄,我想,大抵是胆大的武艺不精,成了老虎的口中食物,胆小的怯懦猥琐,不敢过岗罢了 。被吃掉的各个皆是情势所迫,怎奈技不如人,妄做岗上冤魂 。大虫为害一方,哪个正义之士不想为民除害,但事实上,得有除害的本领 。

文章插图
武松这个人物,成功兼备英雄所具备的所有特点 。适时是处是事,无不激发他上岗的决心,打虎的信心 。古人云,酒壮英雄胆,武松不是没有想过上岗的后果 。在听得店小二喃喃数语,内心已在运筹帷幄 。景阳冈上,大虫“三剪”中的第一剪就已把武松的酒醒了一大半 。此时,情势危急,稍有不慎,可能葬身岗上 。即使是浑身是胆,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赤手空拳击败猛虎,看似寥寥数字,却是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 。他的英雄称号,也是用命换来的 。
从武松打虎一事,不难看出,任何事情,不能单纯从非此即彼的答案入手,应多角度分析 。时事造英雄,《水浒》中打虎这章,武松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堪称经典!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武松打虎,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故事,主要讲述捕头--武松,回阳谷县老家探望兄长大朗,途经景阳冈时,至路边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 。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 。这时,武松酒盖脸,哪里还听得进去,武松不信,强行独自上路 。果然,在冈上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 。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 。后被世人传为佳话 。明代沈璟所著传奇《义侠记》据此改编 。从书上看,武松确实是吃醉了酒,没有在意是否真有大虫 。

文章插图
当武松跌跌撞撞来到景阳冈时,果然见一猛虎,来不及多想,老虎一个甩尾扑将上来,哪里还容得武松乱想 。这是形势所迫 。不得以而打虎 。

文章插图
就说上景阳冈,也是无松弛醉酒后的莽撞行为,当得知见景阳冈有大虫时,武松也是少有犹豫,见店家看着自己,很没面子,索性上山 。也许遇不到大虫!

文章插图
总而言之,武松并非为民除害去打虎,而是醉酒后逞英雄,等见到猛虎时,迫不得已,奋起反抗,用一身武艺打死猛虎,也算为民除害 。也是英雄胆气,英雄壮举 。
其他网友观点武松上景阳岗之前,在酒店豪饮烈酒,不听劝阻,执意上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里面便有替民除害的豪肝义胆的壮怀了 。
在山上,果然窜出吃人猛虎,武松临危不惧,奋力搏斗,亲手为民除害,大功告成,了结心愿 。
【《水浒》中武松打虎情势所迫,还是想着为民除害?】所以,武松打虎,为民除害是初衷,是有意而为之!
推荐阅读
- 或反之 如何把《水浒传》写出《红楼梦》的感觉?
- 水浒传武松为什么要将对自己有好感的女人给杀了?
- 《水浒》八臂哪吒项充有八只手?哪吒才六只,为什么叫八臂哪吒?
- 如何看待段景住在《荡寇志》中的结局?
- 《水浒传》中杨志和林冲谁的武功高?林冲上梁山时,两人没分出胜负吗?
- 水浒里哪个女人最悲惨?
- 水浒里最感人的是哪一幕?
- 水浒传梁山好汉中,病大虫、病关索和病尉迟为何都带有病字?
- 《水浒传》中的韩滔没有打过胜仗,为何会被称为“百胜将军”?
- 《封神演义》中十二金仙的实力是怎样的?谁的实力是第一位的?要如何来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