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风 | 星空,一个和命运有关的故事( 二 )


白天 , 他们竖起圭木 , 测量太阳升降的投影 。 一岁四时 , 太阳北归而南藏 。 他们把在天成象的太阳归藏 , 转化为在地成形的圭表投影 , 并且用简单符号记录下来 。

紫禁城圭表
天为阳 , 地为阴 。 阳爻以应“在天成象”的太阳归藏 , 阴爻以应“在地成形”的圭影伸缩 。 分卦以值日 , 一爻值一日 。 所以 , 卦象之中能占候天地阴阳之气机 。
夜晚 , 他们凝望星空 , 寻找星象移动的规律 。 他们找到北半球最亮的星星 , 位居中天不动的北极星 。
他们发现在地球一岁的回归转动中 , 日月五星在天空中停留的地方聚集着或明或暗的星星 , 连成一片 , 围绕周天 。 这就是二十八星宿 。 宿者 , 住也 。

朱雀出银河图—摄影者 尹攀
群星围绕着北极天枢转动 , 北极的斗勺在周天有规律的移动 , 不同的时间 , 指向不同的星星 。 于是 , 一岁成年 , 四时成季 , 十二辰成月 。 这就是古人以恒星建时的方法 。
北极是古人观察天象的起点 , 它位居中天 , 如如不动 。 它是天上的王者 , 日月拱卫 , 群星聚讲 。 所以 , 中国古人不拜日 , 不崇月 , 唯唯对北极情有独钟 。

北极星与二十八星宿关系图--转自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
在中国的星盘算命中 , 紫微星被称呼为帝星 , 因为它犹如人间的帝王 , 得百官之辅 , 享万民之朝 。
古人以北极为中心 , 在其周边划分出一个区域 , 就叫紫微垣 , 内里群星如同皇城文武百官 。 所以 , 故宫又叫紫禁城 。
西方人崇拜太阳 , 中国人尊崇北极 。 所以 , 西方星座命理重视太阳落宫 , 而中国传统占星术则重紫微 。

苍龙出银河图—摄影者 尹攀
而在中国地理风水术中 , 凡大地得北辰相守者 , 谓之可出帝王 。
据说荫生汉高祖刘邦的祖坟 , 其周边山势成北斗之形 , 所以天巧佑汉 , 享祚四百余载 。
传闻朱元璋脚底生有七颗痣 , 谓之“脚踏七星” , 应于天象 , 便是帝王之命了 。



北斗七星
在中国文化中 , 北斗成了极贵之兆 , 因为北极是天上极尊之星啊 。
北极是中国天道的起源 , 天道是中国文化的起源 。
2.文字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古人通过观察日月星辰来记录时间 , 而时间之中又记录着世间万物的生老病死 。

日月星辰
在文字还没有系统发明之前 , 古人通过布卦计时 , 分爻值日 。 无形之间 , 卦象的阴阳变化之中 , 流动着宇宙星辰的力量 , 隐藏着天地时间的奥秘 。
简单的画符记事 , 无法有效积累、传递人类的文明成果 。 于是文字的创制应运而生 。
中国文明的产生源于古人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和表达 , 天道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 文字的创制更是从天外而来 。
古人称仓颉造字时 “天为雨粟 , 鬼为夜哭” , 因为中国的文字一开始就从夜观天象而来 , 它一出生就带着星空的力量、天地的秘密 。

仓颉造字
后世史书记载这一过程说:“仓帝生而能书 。 及受河图录字 , 于是穷天地之变 ,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 , 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 ”
这其中的“奎星”就是二十八星宿中之一 , 而“河图”指的就是银河 。

转自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
比如: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的“龙”字便是来自天上 , 在甲骨文初始形象中 , 可以很清晰地发现 , 龙字就是拟诸“天象”而来 。

甲骨文: 龙
文字的创制当然不会是某一个人的功劳 , 而是在漫长的时间中 , 逐渐积累出来的成果 。 而这一过程可能就是千年 。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 这是古人创制文字的基本方法 。
一岁四时十二辰 , 一年四季十二月 。 为了更精确地表达时间 , 记录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 。 古人 “作甲乙以名日 , 谓之干 。 作子丑以名月 , 谓之支” 。

在天成象 , 故称天干 。 在地成形 , 故名地支 。 这便是干支的由来 。
这段发明的过程 , 被史书记录下来: “黄帝使羲和占日 , 常仪占月 , 臾区占星气 , 伶伦造律吕 , 大桡作甲子 。 ”而干支最开始的形象也是从天而来 , 如十二地支中的甲骨文初始字形 , 就是观察星宿连线而成 。

所以 , 天干地支不仅仅可以用来记录时间 , 制成历法 , 它更是古人观察日月 , 消息阴阳的工具 。 它既是一部指导政事民用的历书 , 也是一篇写满天地奥秘的奇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