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风 | 星空,一个和命运有关的故事( 三 )



甲骨文: 子 丑 寅 亥 , 转自郑文光《中国天文学源流》
3.文明
天文观测和历法编制是精密细致的思想活动 , 也是检测古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四大文明古国 , 无一例外都拥有自己的天文历法 , 而它们天文学的研究都产生于星占 。
身处远古洪荒的人类 , 必须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存和繁衍 。
他们在观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 发现了日月星辰同人类活动之间的神秘联系 , 观天占星成了人类文明重要的起源方式 。

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七世纪 , 便诞生了军国星占学 , 通过观测日、月、五星(又称七曜)运行 , 用来预测帝国的军政大事 。 并在七曜术基础上 , 发展出54张扑克牌历法 。
本质上 , 一年四季 , 四种花色 , 代表的是一岁阴阳之变化 。 方块少阳 , 红桃太阳 , 梅花少阴 , 黑桃太阴 。 4色52张364点 , 代表4季52星期364日 。 大、小怪对应日月 , 用以置闰 。
后来七曜术逐渐发展为个人生辰占星术 , 传入希腊 , 流行于欧洲 , 在文艺复兴时期大火一把 。 而扑克牌也发展成一门可以洞察人生命运的机具 。

古巴比伦王国
中世纪大名鼎鼎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还专门研究了星辰和人体之间的联系 。 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开普勒都是此道高手 。
源自古巴比伦的七曜术后来传入印度 , 被印度占星师发展成十一曜术 。 其后 , 又在六朝、隋唐之际 , 跟随佛教传入中国 , 影响了中国本土星宗的发展 。
而在古代中国 , 占星观象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政治使命 。 “天文者 , 序二十八宿 , 步五星日月 , 以纪吉凶之象 , 圣王所以参政也” 。

二十五史 , 十八史专门作志 , 记录天文、律历、五行之术 , 天文居各志之首 。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摄政云:“于是帝尧老 , 命舜摄行天子之政 , 以观天命 。 舜乃在璿玑玉衡 , 以齐七政 。 ”古代第二号圣明帝王摄政之初 , 最关心的就是天文之学 。 可见其分量之重 。
由此 , 中国古代皇室诞生出一门神秘的学问 , 他们供奉一群智慧超群的人士 , 可以通过观测天象星斗的移动来占卜人间气运的变化 。

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他们掌管天上的众星 , 记录日月星辰的运动和变化 , 以考察尘世的变迁;他们能根据星辰的运行周期预言世间的善恶;
他们能仰观五色云彩断定水旱丰歉的年景;他们能倾听十二月风律感受天地阴阳的和谐 。
他们身居大内 , 燮理阴阳;他们洞察天机 , 辅佐王政;他们深藏功名 , 不与世闻 。
他们叫“星政” 。 古代皇家为此专门建制 , 自两汉至清 , 由太史令职掌阴阳术数 。

据传 , 近代某伟人出生时 , 身居清廷的他们便观测到帝星南移 , 于是便有了一段南下斩龙脉的故事 。
历代皇朝视天文术数为禁脔 , 作为可以预测天地奥秘、改造命运真机的术数 , 如三式、堪舆之术 , 均禁绝民间传习 。 即便以政治开明著称的北宋 , 也曾将全国三百名私习者 , 黥面流琼 。
但是 , 就像周室颓萎 , 王官之学下行而成诸子百家争鸣一样 。 历代皇朝更迭动荡 , 宫廷禁绝的秘术 , 总会不经意流落于民间 , 从而开枝散叶 , 蔚然成风 。

今日民间风水的盛行 , 就是杨公因避唐末之乱 , 将本为皇室独享的堪舆之术传播至民间 。

文明的传播 , 文化的流变 , 看似偶然 , 实则又总能感受到其中隐藏着丝丝命运真机 。
百姓与时偕行 , 习而不察 。 圣人知而不言 , 教外别传 。
遥远的古代圣贤 , 仰观天文 , 俯察地理 , 揆验于人 , 发现了天、地、人之间的奥秘 , 他们记录成文 , 代代相传 , 原初的涵义在漫长的历史进展逐渐漫漶、模糊 , 但深藏的意义却种于血脉 , 化成日常 。

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
看似圣人随意而出的口占之辞 , 已然沦为民众日常话术 , 而其中深藏的大道之理 , 则渐少有人去明悟抉发了 。
西汉刘歆总括群书 , 列术数为六类之一 , 班固沿用至汉书中 。 后隋书标经史子集四部之说 , 术数始入子部之下 。
文明以独特的方式 , 在历史之河中浇灌出自己的文化之貌 。

就像用以记录时间卦象的历书 , 演化成占侯天地阴阳的奇文 。 而以蓍草卜问吉凶的天道易书 , 阐发出开物成务的人道义理 。 所以 , 阴阳术数 , 虽不列入六经之内 , 实乃六经之流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