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7年的华熙生物“扑空”肉毒素生意( 二 )


根据2022年中国医美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分析 , 从用户类型占比看 , 轻医美用户数量占比自2019年的72.6%增长至2021年的83.1% , 已经成为医美用户中的主流 。
据《新氧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 , 在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中 , 肉毒素仅次于玻尿酸排名第二 。 2019年肉毒素市场占比为32.67% , 增速高达90.56%;玻尿酸市场占比为66.59% , 增速为53.11% 。
然而由于肉毒素相较于透明质酸市场而言 , 其门槛较高、研发难度大、监管严格、生产工艺较高等特性 , 因此目前来看 , 全球范围内肉毒素产品仍属于稀缺资产 , 且国内获批上市的也仅有四款产品 。
具体来看 , 该四款产品也仅有一款国产 , 便是兰州生物旗下的衡力 , 此外三款分别是美国艾尔建旗下的保妥适、英国Ipsen旗下的吉适(由高德美代理)、韩国Hugel旗下的乐提葆(由四环医药代理) 。
环球老虎财经从上海静安区一家医美机构获悉 , 当前最为受欢迎的是国产衡力和美国进口的保妥适 。
国产的衡力有着价格低、弥散性较大 , 适合针对较大块的肌肉以及对精细程度要求不高的注射 , 因此求美人士经常用衡力作用于腿部肌肉塑形 , 而美国进口的保妥适弥散性较小 , 适合除皱等精准注射 , 不良反应少 , 效果维持时间也较长 , 因此在“瘦脸针”项目上更为畅销 。
该家医疗美容的顾问告诉老虎财经 , 国产肉毒的价格通常在600—1800/支 , 在七夕及“618”相关活动时促销力度更大 , 而进口肉毒通通常在1500-2600元/支间不等 , 促销活动相对较少 。
同时 , 由于肉毒素在抑制动态皱纹形成方面暂时具有无可替代性 , 消费需求较为“刚性” , 且肉毒素平均3-4个月就需要重新进行注射的特点 , 让其具备极强的用户粘性 。
此前相关数据显示 , 中国肉毒素市场在2020年规模就已达39亿元 , 2016年-2020年复合增速达26.9% 。 有机构预测 , 2020年-2025年 , 国内合规肉毒素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年均23.9%高速增长 , 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
而肉毒作为注射类产品 , 其毛利率也高达近90% , 高昂的价格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直被业内戏称为“女人的茅台” 。 百亿市场规模下 , 多家企业也纷纷布局试图分一块肉 。
除华熙生物外 , 国内老牌医药企业华东医药在2020年与韩国Jetema公司签约预计2024年上市 。 2020年6月 , 高德美代理的英国Ipsen公司肉毒素产品Dysport吉适在我国获批上市 。
爱美客与昊海生科也在2021年积极抢占肉毒素市场 。 2021年3月 , 昊海生科与美国Eirion Therapeutics签署股权投资协议和产品许可协议 , Eirion授权前者多个肉毒素产品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独家研发、销售、商业化许可 。
2021年10月 , 爱美客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 , 公司肉毒素产品处于三期临床阶段 , 预计将于2023年提交新药申请;同时 , 爱美客以8.56亿元对韩国HuonsBP进行增资并收购HuonsBP部分股权 , 完成后合计持有HuonsBP 25.4%股权 。
一系列的股权投资加上不懈的努力 , 今年5月 , 爱美客更进进展 , 发布公告称引进Huons BP的肉毒毒素产品 , 并在约定经销区域内作为后者指定的唯一合法经销商进行产品的进口和经销 。
四环医药作为韩国最大的肉毒素生产企业Hugel的代理商 , 自2021年2月开始销售销售总量超37万瓶销售额约4.5亿元上市仅一年就拿下10%市场占有率 。
由于肉毒的畅销和高毛利 , 当前医美市场也是“鱼目混珠” , 中国市场存在着大量的水货和假货 , 侵蚀了部分正规市场规模 , 随着医美项目的不断普及以及监管政策的持续规范 , 肉毒毒素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张 。
华熙生物欲靠C端“破局”
在过去的2021年中 , 华熙生物已有6次人事变动 , 而频繁人事变动背后也浮现出当下华熙生物遭遇的成长“困境” 。
作为玻尿酸起家的华熙生物 , 近年来随着玻尿酸行业的兴起 , 玻尿酸市场也打起了价格战 。 作为玻尿酸原材料供应商 , 华熙生物也难免受到玻尿酸产品价格战的影响 , 其玻尿酸原料业务的毛利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
而就在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的一条公告 , 让华熙生物迎来了“光明” 。 公告称 , 批准玻尿酸钠为新食品原料 , 可应用于饮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冻饮品中 。
至此 , 作为B端的原料厂商也开始转型“押宝”C端产品 。 而华熙生物也走上了“万物皆可玻尿酸”的转型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