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与判断力之间的转换关系( 二 )


在那样的情形下能正中玻璃瓶 , 另有可能是“神助” , 如果是这样 , 这“神助”用在这里也太没有意义了 , 当然 , 也或许这是一个预示和象征 , 象征着我今后人生某一方面的成功!再仔细一想 , 无论是巧合 , 还是臆想中的“神助” , 倒是与我那儿时的“眼角灵”多少有一定的联系吧 。
事例二:
念初中时 , 我最头痛数学、几何 , 到部队后 , 有了明确的目标 , 经过努力学习 , 当了一名炮兵侦察员 , 炮兵侦察是为后方的炮阵地指引目标的 。 平时训练任务是操作仪器跑观察 , 计算密位和距离 , 然后在一比二万五的地图上作业 , 将射击诸元报告炮阵地 。
训练时另有科目 , 在假定仪器损坏 , 或是紧急情况下来不及用仪器测量 , 只得依靠手动目测来解决 , 标定目标后 , 得出数值向炮阵地报告 , 阵地上是无从知道这时的射击诸元正确与否的 , 依然会根据这些参数校准标尺 , 开始试射 , 我们这些侦察员在前方观察弹着点 , 作出修正 , 直到击中目标 。 实战时 , 一旦修正了弹着点 , 可能就不再是一、二发炮弹了 , 那就是连射和速射 , 用火力压制对方 。 如果报告的坐标位置和方向密位不正确 , 偏差太大 , 炮弹落在不应该的地方 , 甚至是在自己阵地上 , 那可是不得了的事!
目测目标 , 不单是不能用仪器装备 , 甚至连望远镜都是不能用的 , 具体做法是竖起大拇指 , 利用两只眼睛与之形成的等腰三角形 , 推算出目标的距离 , 在地图上标出坐标 。 训练中有那么几次 , 我的目测结果 , 经仪器核算 , 只需稍加修正 , 即正中目标 。
从专业上来说 , 由于我的数学、几何基础差 , 在侦察班属于“低等生” , 调离侦察班去当炮手是早晚的事 , 但就因为我在目测上有着其他人没有的能力 , 实用性强 , 终究没有调我离开 。 因为真的上了战场 , 紧急情势下 , 有可能平时训练的规程都来不及用上 , 如果是这样 , 我的目测本领就用了用武之地 。
儿时“白相”来输赢 , 所谓“眼角灵”纯属手上“功夫” , 只要眼睛看着目标即可 , 无需思维 , 与智商无关 。 那次用石头从高处往下掷中玻璃瓶 , 也不过是“瞎猫碰到死老鼠” , 可能多少与“眼角灵”有着关系 , 是儿时雕虫小技在年岁上的延伸 。 而在当炮兵侦察员时的目测能力 , 就不再是简单的手上功夫和“眼角灵”的事了 , 已兼具有思维判断 , 概略瞄准 , 穿插了一些只有在成年后才有的“审时度势”成分 , 当然这一切与眼力好坏依然有关 。
随着年龄的增加 , 视力在不断退化 , 看清“目标”的能力在下降 , 但对事物的综合判断力却在不断提高 , 这样一种能力的提高 , 与视力的好坏不成正比 , 却与人的阅历有了关联 。 这样看来 , 成人后的判断能力与儿时的“眼角灵”似乎不再是同一个问题了 , 或者说已是一种角度转换了 。
一个人的判断能力高下 , 是一个综合因素 , 眼睛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 , 然后经由大脑思考 , 进而“审时度势” , 有时甚至还需要有“高屋建瓴”的胸怀 , 儿时的“眼角灵”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 , 成了远去的记忆 , 好似那双目失明的人 , 他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和敏感程度要胜出常人许多 , 在此 , 是否有着相通的地方?
【视力与判断力之间的转换关系】作者:毛正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