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与判断力之间的转换关系

text":"“眼角灵”是形容我们这里儿时“白相”输赢时 , 能经常掷中、投中、或打中目标 , 类似于“枪法准”的意思 , 玩法大致有笃铁片(机械上用的圆形有孔垫片)、笃铜板(古时无孔钱币)等 , 这里的“笃”字是“对准”的意思 。 男孩玩的最多的是弹玻璃珠 , 这里用的是“弹”字 , 具体来说 , 是用拇指和食指挟住玻璃球 , 瞄准后 , 依靠拇指发出 , 也就是弹出 , 拇指发力的大小根据目标距离的远近 。 近处弹中不稀奇 , 远距离也能弹中 , 被称之为“眼角灵” 。

这“眼角灵”虽是小技 , 却是成长的调和剂 , 成年后偶尔回想起来 , 让你有那么一丁点自豪 , 这当然不是一桩值得向他人夸耀的事 , 更与长大后是否有出息没有关系 , 不存在“从小看大 , 三岁看老”的必然性 。
不再“白相”那些输赢 , 应该是以上中学为界限 , 这时你再蹲在地上弄那些“玩意儿”就不像话了!不过听人说 , 旧时成婚生子早的人 , 自己都还是孩子 , 有时禁不住仍偷着玩 , 惹得大人拿了鸡毛弹帚赶来抽屁股 , 让你回去带孩子(女的回去喂奶) , 这样的事也是有的 。
即使不再玩那些了 , 作为曾经的“技能” , 也会伴随你一段时光 , 偶尔撂一个东西 , 或是为了贪懒少走几步 , 把纸团扔进垃圾桶里 , 会重试小技 , 只时效果总会让自己失望 , 这才意识到 , 儿时的一切已经远去了 , 说明自己长大成人了 。 于是 , 儿时的“眼角灵”就成为了一种记忆 。
我“眼角灵”结束的时间拖的有些长 , 有那么一、两件事可以捡拾起来作为标志 。 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不一样 , 不乏比我有更精彩的 , 或许是我过于平凡 , 值得回忆的事太少 , 于是就放大了这些小事的可叙性 。
事例一:
那是一次以“考察”为名的旅游 。 站在峡谷山脊上 , 少不了一番“指点江山” , 豪情过后 , 开始俯视谷中的景色 , 正是一场雨后 , 石块都呈红色 , 导游说是因为富含铁矿物的原因 。 红色的石块 , 与那碧玉般的溪水和深潭 , 正是这里景色的出处——“红石峡” 。
千百年来 , 沟底汇聚了各种形态的石块 , 其中有一块足有一间房间大小 , 它的奇特处在于几呈正方形 , 加上雨后的红色 , 不由得让人设想 , 如果在那朝天一面上雕上蝌蚪文 , 那就是紫微宫失落的一枚印玺 。
这样的石头因为少见 , 看到的人都会啧啧称奇 , 有那好事者下到谷底 , 在那石块正中放了一只胖肚玻璃瓶罐 , 它的存在 , 不由得令人产生从高处击中它的欲望!我对同伴说 , 我要用手中的石头投中它 , 同伴看了一眼我手中拳头大小的石块 , 一笑转了身 , 是一副不当一会事的表情 , 意思是不可能的事!过后一想 , 真可惜了他!如果与我打赌来输赢 , 击中的概率应该是万分之一 , 我是必输无疑的!
这时的我 , 虽然没有人与我赌输赢 , 手中的石块总是要扔出去的 。
站立的位置距离那玻璃瓶何止一、二百米 , 如果是在同一平面上 , 手中的石块要掷到那距离都是很难的事 , 好在现在是从高处往下丢 , 可以借助地心吸力自由落体的条件 , 因此不用担忧石块能否到达距离 , 问题是能否对的准!
石块在抛物线一段距离后 , 开始垂直下落 , ——不偏不倚 , 正中目标 , 玻璃瓶罐应声而碎!
“咦!还真让你给对准了 。 ”同伴按捺不住惊讶地说道 。
这时 , 不只是他惊讶 , 我自己都不相信这是真的?站在那儿很是愣怔了一会 。 先前我对他说 , 要用手中的石块打中玻璃瓶罐 , 并不是因为我有把握 , 而是看到那玻璃瓶罐而产生的一种欲望 , 随意一说而已 , 如果真有人与我打赌 , 功利意识产生压力 , 击中的概率更低 。 也正是因为不可能的事 , 同伴觉得不值得与我打赌 , 这说明他的境界比我高出了许多!
凡事总喜欢假设的我 , 由此事推论:如果我是犯罪嫌疑人 , 面对审讯我的人说某一事不是故意的 , 是巧合 , 是让我遇上了 。 按照一般的思维定式 , 审讯人员是不会相信小概率的偶尔因素的 , 只会按照常规模式和大概率作出判断 , 更何况只是一种审讯方式而已 , 并不是对事物的最终认定 。 现在这个事例 , 移位设想 , 如果我是讯问者 , 面对嫌疑人的解释 , 就不会以大概率作为判断根据 , 哪怕只是很小的概率 , 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许多巧合 , 说不定就给遇上了 , 从而会作出“疑罪从无”的结论 。 话说回来 , 我这样偏颇地想当然 , 也就是一个比方而已 , 是当不得真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