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逝世21年后,私人账户竟被查出46万存款,调查结果令人感动( 二 )


周总理却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 不是剥削人民的 , 不能和他们相比 。 ”

每当工作人员想要给他做衣服时 , 都被他给拒绝了 , 他说:“我们国家还一穷二白 , 我是一国总理 , 不能带头追求享受 。 ”
周总理每次吃饭的时候 , 都是一荤一素 , 这顿吃不了的菜 , 会留到下顿再吃 , 饭粒菜叶子掉桌子上了 , 他也会马上夹起来吃掉 , 不浪费一粒米饭 。
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 , 周总理也和人民同甘共苦 , 他只吃糙米 , 不吃猪肉、精米饭 。
有人担心这样吃没有营养 , 他日夜操劳的身体怎么受得了 , 但是周总理却说:“现在有的人都吃不上饭 , 我这样已经很好了 。 ”

每当工资有剩余时 , 周总理就会将钱以党费的形式交给公家 , 据统计 , 周总理除了每月正常交的党费外 , 还额外交了14000元的党费 。
周总理夫妇还补助身边的工作人员、生活困难的同志和亲属共计46000多元 。
这笔钱的来源
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虽然没有找到匿名汇款人 , 但是中国银行成立的调查组却将这两个人给找到了 。
因为这两个人曾经就是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 , 刘道蕊和刘本昆 。

他们夫妇并不是恰好都姓刘 , 而是因为女方本是英国人 , 叫做多利 , 在嫁给刘本昆后也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 。
1.2万英镑 , 按照1967年的汇率来计算 , 应该差不多是8.2万人民币 , 那么 , 刘道蕊夫妇是怎么获得这笔巨款的呢?
多利是在英国伦敦出生的英国女孩 , 她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英国工人 , 1939年 , 21岁的多利本在英国的一家贸易公司工作 。
第二年 , 因为二战期间英国经济不好 , 所以她失业了 。
经历层层选拔 , 她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的录用通知 。
那时候 ,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是中行三大海外机构之一 , 它的业务范围涉及英国本土、欧洲和非洲大陆 。

四年过去了 , 多利作为一名普通的柜员 , 一直勤奋的工作 , 在单位也了解了一些关于中国人的知识 。
她知道中国因为日本的侵略而正处于水深火热的阶段 , 因此中国银行在伦敦分行设立了两个募捐箱 , 让海外华侨能够为抗日捐款 。
可是这两个募捐箱的来头和去向却大有猫腻:一个是以蒋介石的夫人名义所设立的 , 另一个是以红十字会的名义所设立的 。
经过长期的观察 , 她发现蒋介石夫人募捐箱中的钱 , 大都被国民党的官员拿去挥霍了 , 而红十字募捐箱中的钱 , 才真正地用于抗日救国 , 和救济因为战火而颠沛流离的中国百姓 。

因为名人效应 , 蒋介石夫人的募捐箱里募捐到的钱 , 总是比红十字会多得多 , 这样下去 , 怎能起到真正的慈善作用呢?
因此 , 多利会将蒋介石夫人的募捐箱 , 藏到自己的柜台下面 , 这样捐给红十字的钱就会更多了 。
国民党官员发现到手的钱少了很多后 , 便让募捐官仔细查查 , 募捐官偷偷地在后面观测了一日 , 便发现是多利在“捣鬼” 。
多利的这个行为让国民党官员很生气 , 于是 , 国民党官员就向伦敦分行的经理施压 , 以私藏募捐箱 , 企图偷拿存款为由 , 将多利辞退 。

伦敦分行的经理虽然很喜欢这个优秀的员工 , 但是却不敢和国民党官员硬刚 , 只得让多利办理离职手续 。
多利虽然知道现在经济不好 , 自己这样离职后 , 可能无法在英国找到一份工作 , 但是却不后悔自己所做过的事情 。
不过 , 多利还是幸运的没有离职 , 因为她的好朋友刘本昆站了出来 。
刘本昆本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工作人员 , 才来到伦敦分行不到一年的时间 , 因为英语说得很好 , 和多利一直很谈得来 。
刘本昆威胁伦敦分行的经理 , 如果将多利开除 , 自己就将国民党官员私吞捐款一事告知天下 。

伦敦分行的经理因为担心海外华侨知道此事后 , 对银行的声誉不好 , 也就没有辞退多利 。
多利非常感激这个仗义的小伙子 , 后来 , 刘本昆和多利两人日久生情 , 在1949年成亲了 , 多利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 , 叫做刘道蕊 。
两人成亲后不久 , 新中国也成立了 , 中国人民政府开始管理中国银行 。
周总理向伦敦分行下达了命令 , 要立刻冻结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的所有资金 。
伦敦分行的高层是国民党那边的人 , 正在忙着将资金转移到台湾省国民党的账户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