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知不觉 , 章莹颖案已经过去三年 , 至今也不知道她的遗体在何处 。 本是带着梦想飞往太平洋彼岸的莘莘学子 , 却突然失联 , 中断了所有人生的希望 。 明明抓到了犯罪嫌疑人 , 可就是无法从他的口中探寻出章莹颖的下落 , 为什么已经被判处终身监禁的凶手 , 始终不愿意说出尸体的去向?这个案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又一个拼凑的新闻 , 而对她的家人而言 , 却是永生的痛苦 。 谁都没想到这么优秀的女孩 , 最后连自己的尸体也不能被找到 。
作为一个局外人 , 大家都纷纷表示叹息 , 而身为这次案件的黑手 , 竟然可以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去处理这样的事情 。 原生家庭影响一个人的个性成长一定离不开其幼年时期的生长环境 , 据悉 , 凶手克里斯滕森有严重的自杀和他杀倾向 。 他生长环境十分艰难 , 父母均有严重的酗酒、精神病史 , 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 。 案发之前 , 他是一个全A的优等生 , 在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异常时 , 也曾向学校求助过 , 但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 。 但这只是其律师的单方面说辞 , 并不能断定真实性高低 , 而我们知道的是 , 被告残忍杀害章莹颖后 , 直接选择将其遗体肢解 , 分别装在3个单独的垃圾袋内 。
之后 , 他又开车到香槟——厄巴纳地区 , 将装有尸体的袋子扔进不同的垃圾箱 , 如此缜密沉着的做法 , 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一次有预谋的作案 。 他在经历了平常人都会有巨大内心活动的事件后 , 依旧云淡风轻 。 最初 , 警方和社会各方面人士想尽办法 , 盘问章莹颖尸体的下落时 , 他居然能做到守口如瓶 。 当得知自己会面临死刑 , 竟然企图利用遗体的所在地 , 做一场逃避死刑的交易 。 最可怕的是 , 在宣读陪审团判其终身监禁而非死刑的声明后 , 凶手出现了低头微笑的表情 , 根本看不到丝毫悔意 。 他究竟是何心理?自恋型反社会人格从凶手的人格上来看 , 他的原生家庭是支离破碎的 , 感受不到过多的爱 , 即使是亲人之间也不会有过多的交流 , 可想而知 , 他是从小就缺爱的人 。
他几乎从不与他人透露自己家庭的事情 , 虽然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完美的学霸 , 并能和周围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 大家都认为他是能力高强的优秀者 。 这一切都只是他掩盖真实内心的面具 , 实际上 , 他热衷去游戏世界寻找真实的自己 , 享受那种杀戮游戏带来的快感 。 他平日里所玩的游戏都是极其恐怖、杀戮、充满暴力色彩的 , 在杀害章莹颖的前半个月 , 他在那样的游戏世界里待了整整12个小时 。 一方面 , 因为原生家庭 , 他的心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 , 从未体验过爱的感觉 , 自然不会对生命产生敬意;另一方面 , 他沉浸于自己的能力之中无法自拔 , 认为自己的各方面都很完美 , 十分以自我为中心 。
克里斯滕森与前妻的毕业典礼合照中 , 很明显可以看出前妻含情脉脉 , 但他却只是目视前方 , 根本容不下他人 。 他的内心极度渴望被关爱 , 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 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弥补幼年时被忽视的爱 。 然而 , 他最享受的还是站在顶端 , 成为控制他人的主宰 。 所以当他绑架章莹颖时 , 被害越是无力地反抗 , 越能与其自以为是的强大形成鲜明对比 , 并从中获得快感 。 因为缺乏人际间的共情 , 所以他可以毫不在意世人的指责与声讨 , 通过不交代尸体的去向 , 站在最高处观看他人焦急的模样 , 他认为自己的作案过程完美无瑕 。 相关机构越是找不到尸体 , 就越能增强其内心的自恋 , 他们会把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痛苦 , 全部错误归因给社会 , 认为是社会的不公造就了自己惨痛的人生 。
【克里斯滕森为什么会在宣判后才透露章莹颖的尸体呢?】所以 , 他们以其对世间人格与生命的漠视来宣泄自己的内心 , 反社会人格的最大特点便是缺乏悔过感 , 因为在他们的内心 , 从未对社会规范达成内心的认可 。
推荐阅读
- 因为彩礼被爸妈送给弟弟,女儿两年没回娘家,爸妈:我们知道错了
- 广西女子相亲5年,谈了9个男友都失败,上门提亲看见房子扭头就走
- 山东母子被害案:年轻的母亲被儿子同学侵犯致死,三名凶手最大16岁
- 章莹颖失踪整整五年了,她的家人还在找她。
- 哈佛毕业女白领:20年不买内衣,手纸晾干重复用,垃圾桶里捡食物
- 去老家一趟,凤凰男把6年的积蓄大方送给弟弟,回小家已人去楼空
- 用妻子手机给岳母转账2000,岳母:你弟买车20万,别拿2000糊弄我
- 岳母问起收入,丈夫为了面子说3万,被妻子踢了一脚后,说成5000
- 婆婆每月花儿子1万,儿媳给娘家妈花1千被婆婆打,儿子:不像个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