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残美洲“怪鱼”或已扎根珠江,水生外来入侵物种治理难( 三 )


治理外来入侵物种已经刻不容缓 , 在北京五大水系之一的拒马河 , 李理进行巡护和监测时发现 , 该区域已经有鳄龟出现 。 “夏天的时候 , 看到几只鳄龟在滩涂上晒太阳 , 有时候还能听到牛蛙的叫声 。 ”
“巴西龟和鳄龟 , 它的成活率高 , 生长周期也比本土龟类短 , 长得特别快 , 会争夺本土物种的食物、挤压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 。 ”李理表示 , 其中一部分巴西龟和鳄龟有可能可以活过北京的冬天 ,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发展方向 。
李振宇告诉记者 , 这些水生入侵物种对生态的危害都很典型 , “要是不小心把手放到鳄龟面前 , 它可能直接把你的手指咬掉 。 ”
像鳄雀鳝一样 , 要治理这些水生外来入侵物种并不容易 。 “我们巡护时发现了鳄龟或者巴西龟 , 一般情况抓不到 , 因为它们非常灵敏 , 通常它们选择栖息的地方都很利于逃跑 , 比如头朝着水面 。 你稍微一靠近 , 它瞬间就滑入水中了 。 ”李理感叹道 , “水生的动物 , 很难抓到 。 ”
至于水生的外来入侵植物 , 其危害也不可小觑 。 不仅会破坏生态 , “严重的时候 , 水生植物会堵塞航道 , 比如互花米草可能会把渔船的螺旋桨缠住 。 浮水植物比如水葫芦很好发现 , 但沉水植物活在水下 , 你根本看不见 。 ”李振宇介绍 。
顾党恩认为 , 水生外来入侵物种更难被发现也更难清除 。 因为流通性比较强 , 水体基本是通的 , 这些物种很容易扩散 。 其次 , 比起陆地上的生物 , 在水里生活的入侵物种更难被发现 , 往往发现时已经晚了 。 另外 , 水生的也更难捕捉 , 在水体中的入侵生物尤其是动物 , 不可能把河流截断或者把水抽干来清除 , 也不能为了杀灭外来入侵物种把整个水体的水生生物全部清除 。
据2020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 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
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值得重视 。 公开资料显示 , 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仅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为例 , “十一五”期间年均发生面积1.7亿亩 ,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1100亿人民币 , 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造成的林业年均损失高达110亿人民币 。
治理破局:须从源头控制 , 要从基层做起
就鳄雀鳝而言 , “要从源头上控制死了 。 ”顾党恩强调 。
据北京海关工作人员介绍 , 按照我国法律法规规定 , 进境水生动物依据其进境后的用途 , 如食用、种用或观赏 , 应当在海关总署公布的准入名单内 , 并且在贸易合同或者协议签订前办妥《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方可进口 。
记者查询发现 , 海关总署官网上的已准入水生动物国家或地区及品种名单 , 有印度尼西亚的雀鳝科 。 记者咨询天津海关得知 , 这意味着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雀鳝是可以引入国内的 。 在这份准入名单中 , 记者没有发现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雀鳝科 。
“现在引入鳄雀鳝 , 海关已经开始重视了 。 ”顾党恩告诉记者 , “前段时间海关部门相关负责人找到我们 , 让我们提供一些鳄雀鳝等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的图片 , 之后也要加强管理 , 说明对于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 各个部门都在行动 。 ”
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中规定 , 海关应当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口岸防控 , 对非法引进、携带、寄递、走私外来物种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 。 对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以及经评估具有入侵风险的外来物种 , 依法进行处置 。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外来物种防控的管理办法 , 从源头预防、监测预警、治理修复等方面作出规定 , 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 , 特别是明确了海关在口岸防控和监测的职能 , 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海关在口岸的执法把关效能 。 ”北京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处长张红梅介绍说 。
《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规定要加强外来物种引入管理 。 其中明确:“依法严格外来物种引入审批 , 强化引入后使用管控 ,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 ”
据了解 , 今年1-6月份 , 北京海关从非贸渠道截获外来物种等禁止进境物280批次 。 “我们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防范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措施 , 加强口岸监测普查 , 继续加大口岸防控力度 ,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 有效堵截外来物种非法进境渠道 。 ”张红梅说 。 截至6月底 , 北京海关联合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已完成北京关区的昆虫诱捕点位的布点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