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到内蒙古旅游 , 敖包是比较有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 。 它们原本只是在辽阔草原上 , 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边界的标志 , 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 虽然大多数敖包都是用石块或沙土堆成 , 但偶尔也有用树枝垒成 , 听说以前曾经“遍地都是” , 随处可见 。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 , 如今虽然在各个景区或者乡镇附近也都有 , 但敖包的数量实际上已经减少很多 。
在二连浩特 , 离“市区”最近又最有名的 , 当属这个额仁敖包了 。 如果从二连浩特市区出发去恐龙地质公园 , 只要车速不是太快 , 一般都能看到它 。远远望去 , 这里已经被建设成为一处免费对外开放的小景点 , 不仅有可以临时停车的小广场 , 入口处还非常贴心地设了两处供游客休憩的小凉亭 。 虽说游步道略显粗糙 , 但是到这里打个卡拍照留念 , 还是非常不错的 。
二连额仁敖包由一大两小三座敖包组成 , 都为三层结构 , 在我看来只能说是个中规中矩的地标建筑 。 与我参观过的其它敖包相比 , 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交通便利 , 不用走路也不用花心思寻找 , 哈哈 。
由于四周都是平原毫无遮挡 , 两根圆木立柱上捆着的经幡在风中剧烈挣扎 , 飘荡 , 很有些旌旗猎猎的意境 。 别看刚到那会儿还蓝天白云的 , 没几分钟就不知道从哪里凝聚出一大片乌云 , 于是我们也没敢在这里多做逗留 。 (图文作者:阿陆 , 谢绝转载哦 , 欢迎关注收藏和点赞)
“二连浩特”其实是蒙语的汉译音 , 沿用了市郊“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二连盐池)之名 , 系“额仁”的讹音 , 意为“斑斓” , “浩特”意为“城市” 。 所以“二连浩特”的原意可以理解为是斑斓的城市 。 “额仁”也是牧人对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种美好描述 , 有海市蜃楼的意思 。 航拍视角下 , 不远处的盐池和恐龙乐园清晰可辨 , 可惜当时的风很大 , 就没有飞过去 。
而我们通常在现有的网络地图上搜到的那个额仁敖包 , 其实并不是指这里 , 地图上提示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正镶白旗)境内 , 离二连浩特市区有160多公里 , 交通非常不方便 , 自驾游也需要开两个多小时的车 。 但是让我郁闷的是 , 特意大老远打了辆当地的出租车跑过去 , 四下寻找 , 问了几位当地牧民 , 竟然也没有结果 。 如果真有另外一个“额仁敖包”的话 , 是不是早就沦落成遗址或者传说了呢?不知道有没有当地的“百晓生”了解详情的 , 欢迎解惑 , 谢谢 。 下面两张地图就是它们分别所处的位置 , 相隔180多公里哦!
虽然寻找另一个额仁敖包的旅途有点坎坷 , 但好在附近就是朱日和镇以及苏尼特右旗王府等值得一游的去处 , 所以就算迷路了折腾几个来回 , 倒也并不难过 , 呵呵 。 【二连浩特|额仁敖包到底有几个?我在二连浩特遇见的困惑,究竟哪个是真的?】我拍摄的这个二连额仁敖包离二连浩特市区只有十几公里 , 在二色线出城方向的左手边 , 还是很好找的 , 至于地图上的那个 , 对于我来说至今不是个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