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数据处理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
一、光电效应的发现过程
所谓光电效应是指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发出电子的现象 。主要研究过程如下:
1887年,赫兹在用莱顿瓶放电的实验中发现了电磁波,并确定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
1889年,霍尔瓦·希斯发现干净绝缘的锌板在紫外光照射下获得正电荷,而带负电荷的锌板在光照射下失去负电荷 。
1900年,林纳实验证明金属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射电子 。两年后,他进一步发现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无法用波动理论解释 。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用它来解释光电效应 。
1916年,密立根仔细测量了光的频率与逃逸电子能量的关系,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量子公式,精确测量了普朗克常数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二、光电效应实验
1.单色光投射在作为正极的金属表面,导致光电子逃逸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如果负电压(减速电势)V施加到右电极,这个负电压的大小是电子能量的直接量度 。
如果我们假设阳极发射的电子最大动能为E,那么当E=eV时,没有电子能到达阴极,所以电流I为零 。v称为停止电压 。
2.光电效应实验定律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1)饱和光电流:饱和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
(2)截止频率的存在:对于某一种金属,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某一频率时,电子才能从金属表面逸出,电路中存在光电流 。这个频率称为截止频率-红色极限 。
3)弛豫时间是瞬间的 。当入射光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可以立即观察到光电子 。
3.光电效应的经典解释
1)经典物理聚能效应的解释——无法解释光电效应具有爆炸性的实验现象 。
经典理论能量累积估算结果——金属板上有很多原子,每个原子吸收能量,点亮金属需要~115天才能产生光电流 。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数据处理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光照即产生光电流,产生光电流时间T
推荐阅读
- 幽闭恐惧症测试 幽闭恐惧症
- 恒温花洒|参考剖析水可节1恒温花洒怎么样?深度测评剖析
- 恒温花洒|高仪34598/26452恒温花洒好吗?图文评测曝光
- 2021年猪价走势预测,什么时候才能涨?
- 恒温花洒|西屋WBE-HH20恒温花洒怎么样?内幕使用评测揭秘
- 恒温花洒|摩恩91071EC+2295EC+M22061恒温花洒独家揭秘评测真相,不看后悔!
- 恒温花洒|箭牌AE恒温花洒怎么样评测分析结果告知!
- 恒温花洒|参考剖析箭牌AE3480SHA-1/AE33124SHA-1恒温花洒怎么样?深度测评剖析
- JSWDJSWD-hwsxgqaj恒温花洒|参考剖析JSWDJSWD-hwsxgqaj恒温花洒怎么样?深度测评剖析
- 恒温花洒|科勒K-20749T-9-CP恒温花洒怎么样?内幕使用评测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