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些用iPhone拍摄的照片,我好想去“扫街”


看了这些用iPhone拍摄的照片,我好想去“扫街”


文章图片


看了这些用iPhone拍摄的照片,我好想去“扫街”


文章图片


看了这些用iPhone拍摄的照片,我好想去“扫街”


文章图片


【看了这些用iPhone拍摄的照片,我好想去“扫街”】一个孩子问父亲:“一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父亲无奈地回答:“工厂生产的 。 ”
这在现代生活理所应当 , 父亲之所以无奈 , 或许是因为强大的现代文明没有给传统技艺留下合适的生存空间 , 但手工依旧是诸多传统技艺的呈现的最佳形式 , 它们不?定高效 , 却有它独特的魅力 , 解答我们从哪来 , 曾经如何生活 。
这位父亲@Hojisan 是一位摄影师 , 他用他最熟悉的方式——摄影记录传统技艺 。 他认为“传统”不是那把老旧的磨石 , 也不是那间儿时的店面 , “传统”应该是人与人的交流方式 。 摄影何尝不是?种传统技艺呢 , 拍摄的工具不断更迭 , 但经典的照片却能永久流传 , 因为不管怎么变化 , 人的情绪、人的历史、人的美感等 , 这些“人的传统”永远是拍不完的题材 。

但摄影往往伴随着现场不确定性 , 这就需要创作者根据条件实时调整拍摄计划 , 这个时候设备的灵活和稳定就非常重要 。 还有一点就是迅速启动 , 你从眼睛看到到设备拍到的时间越短 , 就越能抓住一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 。
没错 ,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记录传统技艺的照片 , 都是由iPhone拍摄 , 快速的抓拍、连拍能力让它能够记录这种流转手掌之间的历史 。

说起一些令人音箱深刻的镜头时 , @Hojisan 讲到由randymu拍摄的竹编匠人 , 借助 iPhone捕捉到竹条从画面中间延伸到边缘的画面 , 独特的几何美感也让人联想到竹子的坚韧 , 摄影师通过构图很好的展现了竹编过程中极具视觉张力的一幕 。

或是这张在人像模式下拍摄的《理发师》 , 在?像模式下首先需要“对焦” , 轻点你想要拍摄的物体 , 如果出现的对焦框是“白色” , 说明还没有启动人像模式 , 这时候会提示“移远一点”或者“把拍摄对象置于2.5米内” , 移动手机找到合适的距离 , 直到对焦框变成“黄色” , 就可以拍出想要的虚化效果了 。 除了《理发师》 , 这张《竹编手艺人》也是在该模式下拍摄的 。

当我看到这些照片时 , 我陷入了反思 , 都是用iPhone拍摄 , 为何别人可以拍成那样 , 我只能拍成这样 , 抛开设备不谈 , 更多的还是摄影技巧的应用 。
微距摄影时 , 不要遮挡住光源 。 想要拍出物体的细节 , 全新超广角摄像头的对焦距离可以贴近至 2 厘米 , 让 iPhone 拍出微距照片和视频 。 要获得最清晰的对焦效果 , 需将主焦点放置在靠近画面中央的位置 。 微距对焦还支持视频拍摄 。 轻点对焦?持微距照片和视频 , 可以设定?个特定的焦点 。
当摄像头识别到低光环境时 , iPhone会自动开启夜间模式 。 同时位于显示屏顶端的夜间模式图标变成黄色 , 并显示?个数字 , 以提示拍摄照片所需的时长 , 时长基于明暗程度而有所不同 。 为实现最佳效果 , 请始终保持 iPhone 稳定 , 直到拍摄过程全部结束 。 所有摄像头均支持夜间模式 。 夜间模式人像能让你在低光环境下 , 使用广角摄像头拍出令人惊叹的人像照 。
值得注意的是 , 拍摄时 , iPhone内置摄影风格可让用户对相机进行个性化设置 。 在照片模式下向上轻扫并轻点带有三个正方形的图标 , 即可开启“摄影风格”功能 。 四种预设风格可选 , 你也可通过自定义色调和色温 , 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即可 。

除了照片 , 创作者刘华文用iPhone的电影模式拍摄了一个特别的短片《守夜人》 。 他认为电影效果模式出色的景深效果和焦点转换是最为惊艳的地方 , 让普通人拿着iPhone也可以拍出“电影感”的画面 。
对于他来说 , 最让他喜欢的其实是电影模式的后对焦功能 , 在拍摄时 , 往往无法确定焦点对在哪比较合适 , iPhone 电影效果模式里的后对焦功能 , 可在拍摄期间或后期自行改变焦点、编辑电影效果模式 。 “这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 也是我认为很棒的?个功能 。 ”刘华文讲到 。
这里还有个小技巧 , 轻点左上角的“f”来选择景深程度 , 即背景虚化程度 。 如需进行全面的控制 , 可在拍摄时轻点来改换焦点 , 并通过双击来跟踪某个主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