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上日系车与德系车相撞,结果会怎样?对比安全性差距明显( 二 )


一般来说 , 铝合金防撞梁比钢架防撞梁更好 , 钢制防撞横梁虽然抗压力大 , 但是溃缩距离较短 , 铝合金溃缩可能达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 , 碰撞后传递到车身的力更小更均匀 , 吸收的冲击能量远大于刚性材料 , 较好的防撞梁配合吸能盒才能更好地保护人员安全 。

对于车身结构材料来说 , 该软的地方要软 , 该硬的地方一定要硬 , 比如说 , 前后防撞梁、吸能盒、纵向吸能、整体溃缩吸能区等等位置需要软性适度 , 而像ABC柱等防止挤压进乘员舱的“笼式结构”就需要硬 。
这些结构件普遍都是采用钢制材料 , 如高强度钢、超强度钢、热成型钢 , 不同的位置 , 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钢制件 。
以日系车为例 , 广汽丰田的TNGA构架家喻户晓 , 采用TNGA构架的车型在主要部位均采用热成型钢 , 具备高刚性车身 , 其安全性在国内外严格的安全测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在中保研的安全测试中 , 采用TNGA构架的凯美瑞、雷凌均取得了全优的成绩 。

比如雷凌车型 , 590MPa的高强钢占比高达42%以上 , 其中1500MPa热成型钢则主要用于底盘、A柱、B柱等关键部位 , 确保乘客舱的安全 。
从这一点来看 , 并不能说日系车安全性都不好 , 还是要看具体车型 , 车身结构、用料等因素 。
影响因素三、安全配置汽车安全性除了车身结构、用料方面的因素 , 主动安全配置、安全气囊等方面的因素也同样重要 , 以安全气囊来说 , 气囊越多 , 位置越合理 , 其安全性越高 。
出于成本因素 , 并不是所有车型都会配齐各个位置的安全气囊 , 比如说绝大部分车型只有主副驾驶正方向气囊、后排正方向气囊 , 事实上 , 膝部气囊、头部气囊、侧气囊、侧气帘等气囊都同样重要 。
在安全功能配置方面 , 比如ESP、ABS、主动刹车、360度全景影像、前后倒车雷达、车侧预警等等安全功能对行车安全都有重要作用 。

这些方面 , 日系车在很多车主印象中都很差 , 安全气囊少、安全功能少 , 其实主要还是价位的问题 , 日系车一向以省油、耐用、省钱、实用为主 。
在价格一定的基础上 , 日系车可能把重心放在整车稳定性上面 , 毕竟对绝大部分车主来说 , 安全气囊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 , 就好比说飞机不配备降落伞 , 这两者有些许类似 。
总之 , 德系车给大家的安全印象略好 , 主要是德系车讲究均衡 , 比如说大众系列 , 在动力性能、舒适性、外观、内饰、空间、安全功能配置等方面都不会有较大倾向 , 各个方面都比较全 , 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迎合国人喜好 , 自然在安全性也并非大家认为的那样好 , 如果相信碰撞测试的车友可以看看 , 碰撞成绩榜首几乎都是日系车而并非是德系车 。


日系车与德系车在车辆安全性方面 , 主要差距还在于车辆定位、价格方面 , 另外日系车倾向软性安全 , 更多看溃缩吸能 , 而德系或许更倾向全车刚性安全 。 并不能一棒子打死 , 或许前些年日系车中像本田飞度、日产阳光、丰田威驰等这类车型确实因为定价位因素 , 整体安全性确实一般 。

反观雷克萨斯ES、英菲尼迪、讴歌、凯美瑞等等车型 , 无论是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还是国内较为严格的中保研、中汽研的多项碰撞测试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 当然了 , 碰撞测试也只能从侧面体现一辆车的安全性能 , 并不能说碰撞测试代表整车安全 。
汽车安全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 如果说以12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 , 这种情况下发生追尾、碰撞 , 那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款车敢说安全 , 很可能直接报废 。 如果以60千米/小时的车速来说 , 这时候车辆车身结构、车身材料、安全配置等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
还是那句话 , 安不安全 , 一看人 , 二看车 , 三看运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