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和利,救不了李雪琴( 五 )


医生瞪着眼睛一反问 , 给李雪琴也整懵了 。 她支支吾吾半天 , 说自己已经出现了自杀倾向 。 这把又轮到医生傻了 , 说什么都要把情况汇报给学院 , 让院长和校长处理 。
李雪琴想 , 学院知道了 , 就等同于妈妈也会知道 , 她不愿让家人担心 , 苦苦哀求医生将此事隐瞒 , “我都给那人跪下了” , 可对方最后还是将李雪琴的情况告诉了学校 。 事后讲起这段故事 , 她说 , “这是我对北大最失望的一次” 。

大学毕业后 , 李雪琴去了纽约大学读研究生 , 申请的专业是教育学——为啥?好赚钱 。
国外流行开研讨会 , 动不动就举办这个party那个meeting的 。 刚开始的时候李雪琴也去 , 见别人都互相交换名片 , 她也整了一沓 , 结果因为本科学的是老外都看不上的传媒广告学 , 最后一张也没发出去 。
这件事对李雪琴打击不小 , 抑郁症也在那个时候复发了 。 为了缓解情绪她找到了当时教语言的教授唠嗑 , 她问人家:你这都读博士了 , 一个月得挣多少钱?
教授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 告诉她这辈子干的最后悔的事情就是读博 , 既浪费时间 , 又赚不到钱 。 李雪琴不甘心 , 继续问 , 那现在靠什么养活自己呢?教授答:我媳妇教中文养家 。
听完这话李雪琴就悟了 , 那这还在国外研究啥 , 赶紧回家琢磨中文吧!
2018年6月 , 李雪琴有了从纽约大学退学的想法 , 下定决心前 , 她拨通了“铁岭一姐”贾女士的电话 。
高三下学期时 , 贾女士见闺女学习压力太大 , 主动帮着李雪琴逃了一节自习课 , 带其到街边烧烤店胡吃海喝了一晚上 。 那一夜 , 贾女士开了4瓶啤酒 , 李雪琴喝了一瓶 , 倒了 , 剩下的全被妈妈一个人喝了 。
这天之后 , 贾女士也成了李雪琴的精神支柱 , 但凡遇见实在想不通的事儿了 , 她都会找妈妈聊聊:
“妈 , 念不动了 , 想回家了 。 ”
“那你就回来 。 ”
就这么的 , 李雪琴退学了 , 这一年 , 她23岁 。

李雪琴与妈妈

李雪琴回国时 , 正赶上一位朋友创业 , 做综艺节目 。 她想跟着人家一起干 , 结果录了几期就发现 , 内容根本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动不动就拿自己北大学子的身份上价值、做规划 , 多无聊 。
那时候李雪琴发现大家都在玩短视频 , 她也试着录了几个:第一个是教大家读外国奢侈品的名字 , 第二个介绍北大 , 到了第三个作品 , 她就火了 。
这是2019年年初 , 李雪琴这朵成长于铁岭黑土地上的奇葩 , 终于让所有人看见了 。
与流量一同到来的还有讽刺 。
向各位明星喊话的短视频走红后 , 很多人说她是“傻子” , 得知她是北大毕业生之后 , 又说她是“装傻” 。 每天都有人质疑她 , 说她做网红败坏师门 , 但幸运的是“北大很包容我 , 从来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说过啥” 。
李雪琴大火之后 , 很多北大的同学找到她 , 说她走红的经历和在学校学到的所有案例都不一样 。
李雪琴也承认 , 在自己“一夜成名”的故事里 , 真的没有太多值得深挖的细节 , “100%的全靠运气” 。

李雪琴在清华大学门口拍短视频
走红之后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析她、解读她 , 很多的标签开始覆盖她本来的样貌 。
有人问她介意吗?她摇头 , “我是学传播学的 , 知道认识一个人最快的途径就是通过一个个标签 。 ”
谈起“网红”身份 , 李雪琴欣然接受 , “那我还能是个啥 , 我不就是网红吗” 。
想过去、看今朝 , 李雪琴内心此起彼伏 。
出名之后 , 李雪琴过上了“四处给人演讲 , 到处给人剪彩”的日子 , 去哪儿都是人山人海 , 红旗招展 。
从前她抑郁 , 难过得成宿成宿睡不着觉;后来她再也不失眠了 , 因为已经忙到没时间睡觉了 。 她很累 , 可不敢抱怨 , “忙是因为别人看得起你 , 偷着乐吧” 。
凭借短视频人气飞升时 , 李雪琴得到了一笔几百万的投资 。 对方鼓励她创业 , 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她快乐 。 她觉得“这话说得老感人了” , 因为从小到大 ,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花钱“请”她快乐 。

拿着创业资金 , 李雪琴叫来了几位朋友 , 成立了一间工作室 。 别人创业喊出的口号都是“拼搏、努力” , 她们喊出的口号是“向死而生 , 干黄拉倒” 。
队伍壮大起来了 , 但李雪琴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
因为害怕别人讨厌自己 , 她从来不敢拒绝任何人给予的任何工作 , 所以接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