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在太空排列成“超级工程”


类星体在太空排列成“超级工程”


文章图片


类星体在太空排列成“超级工程”


【类星体在太空排列成“超级工程”】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多个类星体排列成的迄今为止发现的宇宙最大结构体 , “类星体阵列”在太空的跨度达到了数十亿光年 。 科学家没有臆测超大的结构体 , 他们在观测中发现了它们的存在 。 在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非常大型望远镜(VLT)的帮助下 , 欧洲的一支天文团队发现了一个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 , 它的旋转轴和另一个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旋转轴形成了平行线 , 一个黑洞的旋转轴连接另一个黑洞的旋转轴 , 串联起来的“超级轴线”在太空绵延了数十亿光年的长度 。
以轴线平行连线的类星体构成了超大尺度的网状结构 , 展现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天文画卷 。 类星体的旋转轴以首尾相连的方式编织成了一个浩大的“宇宙之网” , 而天体结构的“互联网”远远超过了人类地球信息互联网的规模 。 类星体是星系的前身或早期的星系 , 在它的中心寄居了一个非常活跃的超大质量黑洞 , 在黑洞的周围伴随了一个由极高温度的气体物质组成的旋转盘 。 黑洞的旋转轴垂直于黑洞的旋转盘 , 沿着旋转轴的方向 , 黑洞通常喷射出了长达数亿光年的光束 , 天文学家称之为黑洞喷流 。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亮的天体 , 它的亮度甚至超过了类星体以外所有恒星的总亮度 , 类星体是宇宙中不折不扣的“超级光源” 。 在比利时烈日大学的研究员达米安·胡辰米卡斯的带领下 , 天文团队对“超级类星体”进行了详细观测 , 他们使用了在大型望远镜VLT上搭载的FORS仪器 , 对大型组合体的类星体进行了观测 , 这个超大的类星体群跨越了10亿光年的范围 , 类星体图像显示的年龄相当于宇宙目前年龄的三分之一 。
类星体群彼此分离 , 跨越了巨大的太空范围 , 黑洞的旋转轴却彼此对准 , 形成连线 , 串联起来的类星体组成了超大尺度的宇宙结构体 , 这是天文学家目前已知的最大天体结构 。 类星体群的分布并不均匀 , 结成了巨大的网状结构 , 类星体自身是一个巨大的团块 , 它们的旋转轴相互串联 , 好似一条长长的丝带飘浮在太空 , 超级长丝带将太空分割成一个个巨大的空洞 , 星系在空洞内的数量极其稀少 , 这类结构样式被天文学家称为宇宙大尺度结构 , 好似一幅美轮美奂、令人惊心动魄的巨幅画卷 。

类星体的旋转轴呈平行排列的样式 , 串接成了一条条巨型的长条丝带 , 而这种类星体的联合体在宇宙中出现的概率低于1% 。 德国波恩大学阿格兰德天文研究所和比利时烈日大学的研究员多米尼克·斯鲁思解释说 , 类星体的旋转轴和类星体群的结构有特定的关联性 , 这给科学家构建数学物理的模型带来了启发 , 有助于宇宙进化的相关研究 。 天文团队收集了大量的观测数据 , 第一次证实了这类超大尺度天体结构的存在 ,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了天文团队的观测和分析成果 。
天文团队没有直接看到类星体的旋转轴和超大质量黑洞的喷流 , 他们直接测量了从每一个类星体发出的偏振光线 , 通过显著的偏振信号和其它的观测数据 , 他们推断了黑洞吸积盘或旋转盘的角度 , 也就是类星体旋转轴的方向 。 对大尺度天体结构的发现可能揭示了宇宙学的不同含义 , 目前的宇宙学模型存在一些缺陷 , 人们难以解释种种“迷失的世界” , 天文学家找回了“失联”的巨型结构体 , 这加深了人们对宇宙天体的认识 。 类星体奇异的排列方式显示了自然的神秘 , 人们远没有穷尽对自然神秘现象的认知 。

(编译:2014-11-2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