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两个月来 , 位于四川盆地的四川和重庆这一省一市 , 和南方很多省份一样 , 遭遇了长时间、持续性、高强度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 作为原本水力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 , 四川和重庆在电力结构上 , 水电占比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 , 无疑高出了很多 。
【路人甲|重庆一家11口找溶洞去避暑,9人失联!】但是 , 今年受极端高温和干旱的影响之下 , 长江干支流水位出现了明显下降 , 径流量也降到了以往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 一些河流甚至出现了断流 。 受此影响 , 成都、重庆的水力发电受到了极大影响 。
与此同时 , 工农业和居民用电也始终处于高峰 , 极大增加了当地电网的负荷 , 于是不得不做出分批分时段对工业企业、园区、市政照明等“用电大户”实施限电措施 , 一些上班族不得不在家里整天整宿开着空调来进行居家办公 。
为了有效地消暑降温 , 同时尽可能节省电费支出 , 四川盆地的很多居民 , 这段时间以来 , 去往自然界中那些“清凉之地”去纳凉的频次也越来越多 , 人数也越来越大 , 其中有一个去处得到了当地人们的普遍欢迎 , 那就是寻找“溶洞”等地下洞穴 。
作为一个典型的多山省份 , 重庆有着面积广阔的喀斯特地貌 , 在千万甚至亿万年之久的地质历史进程中 , 在地下水、地下河反复与周边岩石进行冲刷、溶解、搬运等的作用下 , 形成了诸多溶洞景观 , 而且有的溶洞与天坑、竖井、地缝有机结合 , 形成了或狭长、或宽阔、或千奇百怪的地下“景观” , 观赏性极强 , 有些溶洞经开发后 , 成为知名的旅游景点 。
由于与外界相对隔绝 , 而且里面多有地下河流过 , 空气湿度较大 , 而且温度较低 , 成为炎炎夏日人们理想的避暑胜地 。 特别是今年的极端天气 , 使得已经开发的这些溶洞人满为患 。 而有些人的“探险”意识更强 , 没有选择去那些已经开发出来的溶洞 , 而是自行前往尚未被开发的溶洞或者天坑之内 , 以躲避烈日焦灼 , 同时还能避开更多的人群 。
这不 , 近日重庆的一家11口 , 就选择了去武隆区黄莺乡的一处偏僻溶洞里去避暑 , 由于这里没有经过开发 , 里面地形复杂 , 漆黑一片 , 而且手机还没有信号 , 在家人们进去没多久 , 11个人便相互间失去了联系 , 全部被困在了里面 , 情况非常危急 。 幸好有一个人的手机拨通了救援电话 , 消防人员来到后 ,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 才在距离洞口100多米的溶洞深处发现了他们 , 并全部将他们解救了出来 。
去野外探险 , 本来就是一个危机重重、险象环生的事情 。 拿野外避暑来说 , 很多人基本上没有什么野外生存和自救经验 , 所以 , 在选择避暑目的地时 , 一定不要去那些未经开发、安全和保护设施不完全的区域 。 否则 ,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 , 无论是独自逃生 , 还是呼叫救援 , 都可能遭遇极大的困难 , 而且外界救援力量到达此处以及进行搜救的时间更长、难度也更大 。
即使是去已经开发的地方 , 也要严格遵守景点的相关规定 , 不要随意翻越护栏、破坏其他安全保障设施 , 同时也要避免一个人独自前往 。 在类似溶洞这样的地方避暑时 , 一定要事先观察溶洞的整体结构 , 特别是出入口、通道的方位 , 不要远离周围人的视线 。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 , 要选择大声呼叫、用手电筒等发光物体标示自己的位置等 , 来向周围的人求救 , 同时根据情况拨打救援电话 , 切忌慌乱中到处乱走 , 有可能让自己会更加迷失 , 并且增加自己的危险程度 。
推荐阅读
- 欧洲旅游|小院看花,余生,就这样慢悠悠地过着
- 阿尔卑斯|奥地利拥有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脉,他的首都被评为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 教堂|汉堡老城区的德赫街,那里的房屋,曾经是汉堡富商的住所和仓库
- 奥斯陆|挪威,万岛之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一起一探究竟
- 南京|长三角“最不排外”的大城市,当地人很包容,外地人去了很自在
- 欧洲|至今没有机场的5个欧洲国小,每一个都很袖珍,但个个风景美如画
- 爱尔兰|威海三大旅游景点,来看看你去过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