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引言“吃席”也称“坐桌” , 是指某一户人家在操办红白喜事时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赴宴 。
在河南农村地区 , 凡是谁家操办红白喜事时都会采用大方桌(也称八仙桌)摆放在院坝之中 , 然后再在每张大方桌上配上4根板凳 , 供八个人落座 。
据称 , “吃席”的习俗由来已久 , 资料上介绍 , 自明朝永乐年间便有了吃席的习俗 , 距今 , 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
中国是礼仪之邦 , 无论是谁去吃席 , 都不会白吃 , 都会带上一些份子钱 , 俗称“随礼” 。
“随礼”也是有讲究的 , “随礼者”并不会将份子钱随便交给主人 , 而是需要交到请来的管账先生那里的 。 而管账先生在收到份子钱之后就会如实登上账簿 , 以便让主人知道哪位客人随了多少礼 。
在过去的农村 , 由于家家户户的条件都不好 , 因此 , 人们所交的份子钱很少 。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 , 我们这里交份子钱的“行情”为一毛钱;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时 , 我们这里交份子钱的“行情”为二元钱 , 而到了现在 , 我们这里交份子钱的“行情”一般为50--200元 , 当然 , 对于与主家有交情的人来说 , 其份子钱的“行情”就不一样了 , 多则上万 , 少则几千 。
有人对份子钱做过一个调查 , 调查结果显示 , 越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 , 份子钱的“行情”越高;反之 ,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 份子钱的“行情”则越低 。 据称 , 这与“死要面子活受罪”有关 。
“面子”是什么?
专家称 , “面子”的词意非常抽象 , 一般可理解为“脸面” , 好比人的着装打扮一样 。
专家接着称 , 一个人不能够不讲究“面子” , 否则 , 就会与“不要脸”无异 , 但是 , 一个人也不能够过于讲究“面子” , 否则 , 他就会与财富无缘 。
然而 , 在有些地区 , 却是非常讲究“面子”的 , 当遇到某一家操办红白喜事时 , 就会将从牙缝里抠出的钱悉数奉上 , 力求使自己有“面子” 。
不过 , 即便是同一个地区 , 户与户之间的经济收入也是不均衡的 , 有些家庭可能会收入高一些 , 而有些家庭的收入则有可能低一些 , 当收入高的家庭因为讲究“面子”而奉上较高的礼金时 , 那些收入较低的家庭只好不顾“面子”而拿出较少的资金随礼了 。
在我们这个地区 , 无论客人随礼多少 , 主家都会将客人当贵宾相待 , 从来不会将那些随礼较少的客人另眼相待 , 而在部分地区 , 却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 , 当某位客人随礼较少时 , 主家的态度要么不热情 , 要么还会随意奚落两句 。
这不 , 就在昨天晚上 , 一位网友在网络上上传了这么一段视频------
事件昨天晚上8点钟左右 , 网友孙某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上传了这么一段视频 , 视频显示的是一个吃席的场景 , 不过 , 在这个吃席的场景中却出现了一幅极不和谐的画面 , 因为这幅画面显示: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子和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分别在嚎啕大哭 , 而且 , 哭声非常凄惨 。
那么 , 在这个吃席的场景中怎么会有人嚎啕大哭呢?
知情人苏女士称 , 嚎啕大哭的是一对母女 , 是女儿率先哭起来的 , 当母亲问明女儿哭泣的原因后 , 感觉自己受了屈辱 , 于是 , 便也号啕大哭了起来 。
知情人苏女士接着称 , 情况是这样的:乡亲仝某家姑娘出嫁 , 于是 , 乡亲们便前来庆贺 , 当然 , 庆贺是要随礼的 。 嚎啕大哭的女子叫刘某 , 她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些差 , 在别人都随了200元份子钱的情况下 , 她仅仅随了50元份子钱 。 按照常理来说 , 主家仝某应该在喜事办完、核实账目时才知道谁家随了多少份子钱 , 但不知因何原因 , 在喜事还没有办完、乡亲们都还在吃席时仝某已经看过了账目 , 当仝某知悉刘某仅仅随了50元份子钱时 , 心里兴许不高兴 , 于是 , 当仝某看到刚刚从厕所里走出来的刘某的女儿时 , 便对着刘某的女儿奚落了两句 , 仝某在奚落刘某的女儿时说:“你们家总共随礼50元 , 你竟然有脸跟着你妈来吃席 , 知道脸不知道?”
知情人苏女士继续称 , 刘某的女儿虽然只有十二三岁 , 但她已经懂得好赖话了 , 于是 , 当她被仝某奚落了之后便号啕大哭了起来 , 而当刘某得知自己的女儿为啥哭泣时 , 便也难过地哭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