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中旬到9月下旬 , 是纳利波基森林的温暖季 , 林中小型哺乳动物数量丰富 , 独狼的觅食效率远高于狼群 , 所以在这个阶段 , 狼会倾向于单独行动 。
9月下旬至来年的4月中旬 , 是林中的寒冷季节 , 这个阶段 , 灰狼们才倾向于群居 。 独狼的出现 , 让猞猁有了可乘之机 。
尽职尽责的“猞猁爸爸”
前面说过 , 纳利波基森林里猞猁的发情期是2月到4月中旬 , 所以温暖季也是猞猁的育幼期 , 同时也是欧洲森林狼的育幼期 。
按传统观念认为 , 雄猞猁在雌猞猁受孕之后就会离开 , 在之后的育幼过程中也不会出现 。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 雄猞猁在育幼期不仅会跟雌猞猁一起生活 , 而且晋升为父亲之后 , 还变得尽职尽责 。
在2016-2018年的研究期间 , 动物学家发现了7次雄性猞猁照顾幼崽的现象 , 同时经常在小猞猁藏身的洞穴附近溜达 。
对于幼年猞猁来说 , 最大的威胁莫过于林中的一些食肉动物 , 它们会找准一切机会 , 对小猞猁进行迫害 。
尤其是欧洲森林狼 , 对它们的威胁最大 , 因此雄猞猁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积极清除生境内的狼 , 为猞猁幼崽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即便是雄性大猞猁 , 也是万万不敢招惹狼群的 , 但好在林中的狼并不总是成群结队行动 , 温暖期时 , 独狼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群居狼的数量 。
成年猞猁会经常潜伏在独狼觅食的道路上 , 然后用伏击的方式杀死它们 。 对于猫科动物来说 , 伏击捕猎是它们的看家本领 , 更何况这里的灰狼体型并没占什么优势 。
【灰狼在林中独自觅食,猞猁偷偷潜伏在一旁,趁其不注意把狼咬死】“被欺负到没脾气”的灰狼
尽管赤狐、貉、狗獾等都有被猞猁杀死的记录 , 但总的来说 , 被猞猁欺负得最惨的 , 还是欧洲森林狼 。
猞猁除了会积极消灭单独行动的成年狼之外 , 受伤的狼、怀孕后期的母狼、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亚成年狼 , 以及嗷嗷待哺的狼幼崽 , 都是它们屠杀的目标 。
母狼在怀孕的最后10-20天时间里面 , 公狼外出觅食 , 只留下母狼独自待在巢穴里面 , 由于行动不便 , 很容易就被猞猁找到并杀死 。 不过最容易对付的狼 , 还当属小狼崽 。
在狼幼崽出生15-20天之后 , 有了一定的活动能力 , 狼父母就会外出觅食 , 只留下幼崽们在巢穴里 。 这个时候 , 就是猞猁杀死它们的最佳时机 。
受猞猁迫害影响 , 狼幼崽的死亡率非常高 。 比如2021年2月 , 动物学家在森林里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 记录下了6个狼窝 , 共35-40只狼幼崽 , 但是到了2022年初时 , 人们就只观察到一只小狼崽和3只成年狼在那里散步 。 其他大量的小狼崽 , 基本上是夭折了 。
自1999年以来 , 白俄罗斯科学院的动物学家就对纳利波基森林里的狼进行了全面监测 , 发现有猞猁存在的森林区域里面 , 狼幼崽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 达到了40%-60% , 局部地区甚至为90% 。
反观猞猁方面 , 虽然狼也会捕杀猞猁幼崽 , 但猞猁幼崽的存活率 , 基本是在80%左右 。
在纳利波基森林里 , 猞猁与狼的斗争关系中 , 猞猁毫无疑问是赢家 , 这可能跟它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 , 雄性猞猁的“负责” , 毫无疑问能大大提高幼崽的存活率 。
另外 , 在森林中 , 尤其是倒木众多的森林里 , 是猞猁的主场 , 它们能够依靠高超的攀爬技术和优秀的伏击本领 , 将狼耍得团团转 。
推荐阅读
- 我国境内生存的七种大型食肉动物,你知道吗?
- 猞猁真是“屠狼高手”吗?它们是如何将狼群“断子绝孙”的?
- 灰狼外出捕猎,雄性大猞猁悄悄寻到狼窝,将8只狼幼崽全部咬死
- 经典计算大战量子计算,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v
- 因果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三个领域的因果性:人、自然和知识领域
- 偷入狼穴杀死幼狼,单挑雄狼也不在话下,猞猁究竟有多恐怖?
- 可可西里2只猞猁,咬死母狼杀了3只狼崽,头狼报复灭了猞猁全家
- 东亚貉入侵欧洲,活埋狗獾占獾窝,害獾“断子绝孙”,多亏猞猁救命
- 雄鹿携同类头颅生存,有什么比这更恐怖?盘羊“自杀”永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