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年夏天 , 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和高温 , 这几天关于“久旱必有大灾”的言论甚嚣尘上 ,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 , 干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究竟有没有内在联系 , 有无科学依据和现实依据!
自从7月以来 , 全国多地出现高温无降水 , 导致河流断流 , 庄稼枯死的现象 , 网上莫名流行起一句话:久旱之后必有大灾 。 关于这句话的出处 , 馆长查了好几本书 , 一说是民间俗语 , “久旱之后必有大涝” , 这个说法源于中国古人的生产生活实践 , 阐述了干旱和降雨之间的关系 。
另一说是著名的地质学家耿庆国 , 1984年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的一篇期刊 , 阐释了干旱和地震之间的关系 。 耿老师查阅了整个中国历史 , 在华夏五千年间 , 我国北方有记录在册的六级以上的大地震共有69次 , 其中地震前一年久旱的有27次 , 地震前两年遭遇旱情的有15次 , 3至4年久旱的有25次 , 那么 , 我们可以看出 , 地震前1至4年发生旱情的有52次 , 占比为97% , 而巧合的是 , 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前都曾遭遇干旱天气 。
大地震似乎都和干旱脱不了干系 , 为什么会这样呢?众所周知 , 地震发生是由于板块运动导致的 , 期间地壳不断释放能量 , 有人说 , 地震前的高温正是地下热能传导至地表所致 , 使地面温度升高 , 大量的上升气流聚集 , 形成地面高压 , 不利于降雨形成 , 从而导致干旱 。
在我国来说 , 而我国主要有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地区等四个地震区域和23条地震带 , 如果发生地震 , 势必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 , 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 所以 , 大家总是期待能够预测地震 , 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
首先 , 我们要知道的是 , 地震每天都在发生 , 不管是地球还是月球都是如此 , 它本来就是一种积极平常的自然现象 , 地球上每年发生超过500万次地震 , 也只有30次左右的地震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 如果地震真的和干旱相关 , 那么地震应该不会如此频发 。 而且 , 如果将一个地方地震的和三年、四年之内的干旱天气联系在一起 , 时间线未免也太长了 , 这样的强行联系显得过于牵强 。
地震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 能够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地震一般震源比较浅 , 震级比较大 , 如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 。 而干旱的天气 , 与近些年来全球变暖相关 , 也和季节的大气运动相关 。 人们之所以不断联想 , 也正是因为畏惧地震的破坏力 , 期望能够从某些事物中发现规律 , 以躲避灾难 。 那么 , 我们究竟能够预测地震吗?
虽然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 , 我们能够实现震前预警 , 指挥群众在紧急情况下安全撤离 , 但是真正要实现较长时间的精准预测 , 目前尚有难度 。 到目前为止 , 地震与普通意义上的干旱并没有必然联系 , 耿庆国先生的旱震理论 , 对于干旱的定义也不是我们普通概念上的干旱 , 需要达到一定的级别 , 而且是一个气象学概念 , 需要长期数据做支撑 , 而不是短期的干旱少雨 。
【久旱必有大灾,2023预言会成真吗?科学和现实依据足以说明一切】而且 , 到目前为止 , 大型地震只发生在地震带上 , 而干旱的区域却是整个欧亚大陆、美洲西部大陆 , 如果真如谚语所说 , 那这些区域岂不是都要发生大地震?谣言止于智者 ,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未卜先知 , 不然要科学家做什么呢?
推荐阅读
- 鄱阳湖水位下降,鱼儿搁浅后鸟儿狂吃鱼,80万只冬候鸟该咋办?
- 到处都在闹干旱,水到哪去了?
- 把月球土壤制造成太阳能电池,爱沙尼亚的新研究将改变游戏规则
- 地球还能撑多久?“饥饿之石”重现人间,刻着“看到我就哭吧”
- “小鱼晒成了小鱼干”!鄱阳湖汛期反枯,会影响鱼、江豚生存吗?
- 高温超50度!今年比往年真的更热了,地球未来会有什么结局?
- 曾经璀璨的玛雅文明,为何突然消失了?原来是藏在了大蓝洞里
- 沙漠下面发现巨型“海洋”,其面积是五大湖10倍,水能直接饮用
- 地球的“不祥之兆”!阿尔卑斯山正在变绿,可这并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