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园蛛们有时候会遵循着能省就省的原则 , 织出十分敷衍的蜘蛛网 , 比如这只大腹园蛛的蛛网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梯子 。
大腹园蛛简陋的蛛网
还有园蛛下属的曲腹蛛 , 它们编出来的蜘蛛网真可谓是“家徒四壁”“四面漏风”啊 , 这样的蛛网真能捉到猎物?
曲腹蛛特有的蛛网
对于狡蛛来说 , 就没有用蛛网来捕猎的烦恼了 , 它们擅长游猎 , 有时候能够下河捕捉小鱼 , 所以并不需要用蜘蛛网来捕猎 。 但雌性狡蛛在产卵后 , 会随身携带卵囊 , 当感到若蛛即将孵化时 , 就会爬到草丛或灌木顶端结一个“育儿网” , 这种蛛网看上去像棉花一样非常密集 。
狡蛛的“育儿网”
雌蛛十分放心地把卵放在上面 , 让若蛛孵化后可以接受太阳光照射 , 自己则在旁边守护 , 待若蛛蜕皮一次后才会离开 。 因为狡蛛一生的结网数等于其产卵次数 , 所以通常情况下它们的织网次数不会超过5次 。
再说到狡蛛中的雄性蜘蛛 , 它们一生只结一次网 , 并将它献给了生物最伟大的事业——繁衍后代 。 雄蛛们平时不结网 , 在交配期 , 它们会先跳到雌蛛的网上 , 拨动蛛丝并“跳舞”来吸引雌性的注意 , 甚至还能像孔雀开屏一样妖娆 。
在费尽千辛万苦之后 , 雌蛛总算同意了请求 , 那么雄蛛就会在交配前就地结一张网 , 然后将精液排到蛛网上 , 用嘴边的触肢器吸取精液开始繁衍后代 。
除了这些基本的需求以外 , 蛛丝还在不经意间帮助整个蜘蛛种群完成了“领土扩张” 。
比如这只达尔文树皮蜘蛛 , 为了在宽阔的河流上方编织一张巨大的捕猎网 , 它来到了河岸边最近的一棵高树上 。 在长时间的等待后 , 一阵微风吹过 , 它开始喷射蛛丝 。 蛛丝在微风的吹拂下 , 不断飘向对岸 , 最终在另一边的河岸上落地了 。
蜘蛛开始顺着固定好的“绳索桥” , 在河流上方施展“走钢丝”“倒挂金钩”等独门绝技 。 随着它的不断穿梭 。
一张直径达到2米的蛛网 , 被一根蛛丝悬挂在了河流上方 。 无数蜻蜓和飞虫们在其中穿梭而过 , 总有一些“冒失鬼”会撞进蛛网的怀抱 , 成为达尔文蜘蛛的晚餐 。
而这样一个罕见的“跨海大桥” , 也成为了无数蜘蛛迁移的桥梁 , 甚至还有些蜘蛛仅凭着一根飘荡的蛛丝“御风飞行”穿越它们自身难以抵达的地方 。 也正因此 , 蜘蛛种群们才能遍及世界各地 , 演化出46000多个品种 。
为什么蜘蛛丝不能代替蚕丝?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 , 蜘蛛丝的强度在各种材料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 那么为什么在古代 , 人类发现了蚕丝能用来织衣服 , 而没有选择用蜘蛛丝来织衣服呢?
还别说 , 在历史上 , 还真有人尝试用蜘蛛丝来织衣服 。 因为考虑到蚕一生只能吐一次丝 , 而很多蜘蛛却可以随时吐丝 , 所以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雷米尔(Reaumur)就做了相关研究;建国初期 , 上海国营绢纺厂和苏州第一丝厂也曾研究过用蛛丝代替蚕丝作为制衣原料的可能性 。
他们得出的结论却是高度一致的——和蚕丝相比 , 蜘蛛丝实在太细了 , 只有蚕丝的十分之一 , 在纺织过程中很容易断裂 , 导致用蛛丝制衣难度大 , 成本高 , 不划算 。 当然 , 我们可以把多根蛛丝拧成一根 , 或者换用专门为纺织蛛丝而设计的机器来解决蛛丝太细容易断裂的问题 , 但是这也必然会让制造工艺变得更加繁琐 , 同时生产成本也会大幅提高 。
另外 , 还有一点是 , 养殖蜘蛛的难度很大 。 蜘蛛和蚕不同 , 它们是非常活跃的 , 在户外的时候 , 只要顺着一根蛛丝“御风飞行” , 就能像蒲公英一样四处飘荡 。 而在室内养殖也存在问题 , 由于蜘蛛的习性较为孤僻 , 难以像养蚕一样挤在一堆 , 所以很难集中管理 , 而且占地也更多 。
【蜘蛛一次能吐出多少蛛丝,会不会丝尽蛛亡?真的会被人类“榨干”】最后一个难点是饲料问题 , 蚕在自然生长状态下 , 只需要使用桑叶就能长大 , 现在的饲料虽然添加了玉米粉、大豆粉和维生素 , 但是成本也不算太高 。 可是蜘蛛是以昆虫为食的 , 其营养转化效率没有素食动物高 , 而且这些含有蛋白的虫子价格也很贵 , 成本就会大大提高了 。
推荐阅读
- (原创)从基因模块到合成生物,创造“自然”的迷人和危险
- 科学家将死蜘蛛“复活”,成为抓取零件的工具
- 我们从母亲那里遗传到了更多
- 危险的森林里, 动物是怎么狩猎的,你肯定没见过的精彩画面。
- 人类指纹的斗和簸箕有什么秘密?它与基因相关吗?能否决定命运?
- 霍皮人的挚友,是一群地底蚁人?这些蚁人居然来自外星球?
- 神秘的“51禁区”,常与不明飞行物挂钩,被怀疑是外星人的基地!
- 鱼的记忆只有7秒?有的鱼可能还有史前记忆
- 欧洲正在认真考虑对天基太阳能计划进行重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