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又一次的预测来看 , 耿老先生所提出的“旱震”理论 , 对干旱和地震关联性的预测准确度非常之高 。 有兴趣的朋友 , 可以将有监测纪录以来的严重干旱区域与所发生的地震现象作一下关联 , 你会发现 , 大旱区域在旱情发生之后的3年时间内 , 发生大型地震的占比 , 高达85%以上 。 这从另一个侧面 , 也反映出“旱震”理论对地震的预测 , 是具有相当大的可信度的 。
“旱震”理论绝非危言耸听 , 但也有局限性当然 , 从科学的角度 , 对一种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 , 主要有两种途径 , 一个是总结归纳法 , 即事件发生所带来的一些表象特征 , 通过分析有大概率都指向同一个因素 , 那么这个因素就有可能成为事件发生的根源 。 这种方法的优点 , 是操作简单 , 不需要用高、难、深的理论和模型去演算 , 缺点是存在一定的误差 , 即不能百分百地将结果和根源一一对应 。
另一个是本质分析法 , 即通过应用各种理论和数据 , 应用定量推导的方法 , 将结果出现的原因完全确定为一个诱发因素 。 其优点是科学严谨 , 只要理论和模型正确 , 那么基本上就能锁定诱发原因 , 而缺点同样突出 , 那就是难度太高 , 无论是参数、变量还是数据 , 我们一方面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获取 , 另一方面中间的不可控因素太多 。
作为地震来说 , 其产生的机理非常复杂 , 成因也多种多样 , 虽然从目前看地球上所发生的地震 , 绝大部分都是构造地震 , 但是关于地质构造的运动、内部能量的聚积、应力的释放我们还不能完全掌握 , 因此对地震的预测也仅限于中长期 , 同时也只能在地震发生前的数秒或者十几秒的时间内能够监测到 , 还不能对一次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具体时间进行准确界定 。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言?】耿老先生提出的“旱震”理论 , 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总结归纳法 , 是建立在大量事实和观测数据基础之上 , 以大概率事件的发生来倒推产生原因的一种方式 , 因此这种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的理论 , 绝非危言耸听 。 不过 , 这种理论的预测 , 也不能解决目前世界上关于地震预测的共同难题 , 那就是只能根据地震断裂带的分布 , 来大致划定一个大的范围 , 而具体在什么位置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生 , 则还不能进行准确预测 。
推荐阅读
- 四川眉山一男子外出办事半个月,家里的鱼塘到底干,鱼苗变鱼干了
- 川渝高温只是灾难的开端
- 场面壮观!美国河流干旱露出1亿年前恐龙脚印
- 洞庭湖出现大量“鱼坑”,野生鱼群搁浅,为何只能看不能捞?
- 久旱必有大灾,2023预言会成真吗?科学和现实依据足以说明一切
- 鄱阳湖水位下降,鱼儿搁浅后鸟儿狂吃鱼,80万只冬候鸟该咋办?
- 到处都在闹干旱,水到哪去了?
- 自称来自未来的神秘人,预言2022年将要发生的灾难,真的可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