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江中游的洞庭湖还承担着抗洪蓄洪的作用 , 湖泊面积缩小 , 调水能力会减弱 。 当雨季来临时 , 湖泊的调水能力不足易形成洪涝灾害 。
洞庭湖“消失”的原因七八月份是洞庭湖出水量最大的时候 , 出水量是来水量的2.6倍 , 如此庞大的出水量必然会造成湖泊大面积减少 , 水位快速下降 。 再一个洞庭湖储水来源主要为“四水(湘、资、沅、澧)”和“四口(松滋、太平、藕池、调弦)” , 它们都隶属于长江流域 。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 以及受拉尼娜(小女孩)现象的影响 , 外加今年七月副热带高压面积大、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 , 造成了长江全流域持续高温少雨 , 流域内主要河湖来水明显偏少 , 水位显著偏低 , 出现了多年同期少见的干旱形势 。
持续高温天气下 , 大量湖水被蒸发 , 并且今年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量偏少 , 此时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整个流域的降水减少 , “四水”“四口”的径流量也势必会减少 , 且还有不少来水河流出现断流现象 。 如果按照现状发展下去 , 恐怕洞庭湖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下一个罗布泊 。
洞庭湖七十年变化
从另一个角度说 , 用水需求量变大和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出现湖泊面积缩小的重要原因 。 洞庭湖面积在上个世纪初还有4500平方千米 , 到五十年代只有3100平方千米了 。 今天最小面积已经变成了546平方千米 。
数字变化触目惊心 , 让人惋惜 。 上世纪人们为了获取耕地围湖造田 , 对湖泊上游植被进行破坏 。 伴随着国家进入发展的高速时期 , 人口激增 , 工业发展用水量和居民生活用水及农业用水的增加 , 另外水资源节约意识的淡薄都是造成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 。 到了21世纪 , 工业用水需求量依旧巨大 , 气温逐年升高、城市建设不断向外扩张 。 加之非法建筑侵占湖泊面积等事件时有发生 , 湖泊面积减小也就是必然的了 。
出现这种变化必定会引起重视 , 相关专家也进行了预测 。 预计8月底、9月初长江流域会迎来大面积降雨 。 到时候流域内的各个湖泊蓄水量与河流径流量都会明显增加 , 洞庭湖来水量不足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
其次 , 气温也会慢慢下降 , 湖水蒸发量减少 。 现阶段也进行了控制措施 , 并且相关部门也启动了洞庭湖北部的一期补水工程 , 累计补水量达到了2.57亿立方米 。 同时还对三峡水库进行了调动 , 减缓水位下降趋势 , 保护了洞庭湖的生态系统没有遭到进一步破坏 。 后续还将对湖面以及干涸河床进行清理 , 防止生物污染进一步扩散 , 保障水质安全 。
罗布泊的消失 , 全球气温上升 , 湖泊面积迅速缩小 , 诸如此类现象的出现都是在提醒我们大自然不是一个受气包 , 不是我们给她什么她都欣然接受 。 人类作的任何决定都将反馈到我们自己身上 。 莫要等到下一个“罗布泊”出现时再后悔 , 到时候追悔莫及的还是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