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最疯狂的性传播疾病:感染后屁股烂了,也不放弃交配( 二 )



实际上 , 在感染的早期 , 一些雄蝉就会吸引雄蝉 , 并在对方接近或尝试交配时传播真菌 。 这也是真菌操纵的一种特殊策略 , 因为让雄性充当传播大军效率要高出许多 。 健康雌蝉通常在受精后便不会再进行交配 , 但雄蝉会不停地寻找合适的交配对象 , 这得以让真菌传播网络成倍地扩大 。
隐藏的操控分子
真菌究竟是怎样使得17年蝉变成性传播机器的?
《真菌生态学》
的一项研究发现 , 卡西酮可能是操控的关键 。 卡西酮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激动剂 , 属于安非他命类化合物家族 , 化学成分上与其相似的还有麻黄碱 。
过去 , 研究者已经在阿拉伯茶中发现了卡西酮 , 非洲东北部的当地人喜欢嚼这种叶片用来取乐 , 从而产生愉悦的兴奋感 。 而人工合成的卡西酮是精神药物协定中的第一类药物 , 此类药物通常认为对健康有严重影响 。 美国缉毒局已经将卡西酮列为了一级管制品 , 含有它的阿拉伯茶则被列为非法药物 。

顺带一提 , 这种含有卡西酮的毒品还有着一类称呼叫做浴盐 。 服用了这种毒品的人会出现过度兴奋、焦躁、妄想和幻觉等一系列症状 。 2012年 , 佛罗里达州一名女性在服用浴盐之后 , 出现了精神错乱 , 开始疯狂撕咬路人的脸部 , 此事也在当年传为现实版的“丧尸出笼” 。
在此前的初步研究中 , 研究者发现被感染的另一种群Brood VI的真菌团中100%含有卡西酮 。 并且 , 他们在调查中发现 , 卡西酮并不只是植物才能合成 , 真菌同样可以 。 当作者尝试在真菌中阻断卡西酮的合成酶 , 团孢霉菌会失去代谢持续性 , 并且合成卡西酮的通路也无法正常运作 。
研究者推测 , 团孢霉菌合成的卡西酮足够让蝉保持兴奋的状态 , 它们不再想进食 , 不再想休息 。 它们也不会撕咬其它同伴 , 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繁殖 , 不停地繁殖 。
当然 , 验证这一说法最直观的方式可能需要向蝉体内加入卡西酮 , 再观察它们行为的变化 , 目前Kasson正在尝试完成这一实验 。 不过 , 即使团孢霉菌的控制是如此特别 , Brood蝉仍然不会完全屈服 。 在蝉破土之初 , 只有5%的蝉会被感染 , 考虑到Brood蝉分布得很广 , 大部分地区的蝉还是可以过得很健康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