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粒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药剂是什么?

小麦粒线虫病又叫小麦粒瘿线虫病,在各地冬、春麦区都有发生,尤以长江中下游和华北麦区为重 。除为害小麦外,还可浸染黑麦和燕麦 。那么小麦粒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药剂是什么?来看一看吧 。
一、小麦粒线虫病症状及危害
小麦受害后,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表现症状,但以后期较为明显 。受害幼苗叶片皱缩、扭曲,叶色浅而肥嫩,叶尖常被包于叶鞘内,严重的萎缩枯死 。在小麦抽穗前,病株茎、叶膨大而弯曲 。病穗表现短小,颖片张开,子粒部分全部变为虫瘿 。虫瘿比健粒短而粗,近球形,初为油绿色,后期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顶部有小钩 。不易压碎 。剖开虫瘿,内含白色丝状的线虫 。
二、小麦粒线虫病传播途径
瘿内的幼虫抗不良环境能力极强,混于种子中的虫瘿是传播的主要来源,收获时落入土壤中的虫瘿不易存活 。当小麦种子和虫瘿同时播入土中后,虫瘿吸水变软,幼虫钻出虫瘿,当幼苗出土后,幼虫用吻针刺破小麦,侵入组织,随幼苗生长,向上爬行为害叶片、幼穗,在种子子房内营寄生生活 。冬麦秋播后,雨水较多有利于线虫侵染而发病较重 。
三、小麦粒线虫病发病原因
粒线虫以虫瘿混杂在麦种中传播 。虫瘿随麦种播入土中,休眠后2龄幼虫复苏出瘿 。麦种刚发芽,幼虫即沿芽鞘缝侵入生长点附近,营外寄生,为害刺激茎叶原始体,造成茎叶以后的卷曲畸形,到幼穗分化时,侵入花器,营内寄生,抽穗开花期为害刺激子房畸变,成为雏瘿 。灌浆期绿色虫瘿内幼虫迅速发育再蜕3次皮;经3~4龄成为成虫,每个虫瘿内有成虫7~25条 。雌雄交配后即产卵,孵化出幼虫在绿虫瘿内为害,后虫瘿变为褐色近圆形 。2龄幼虫休眠于内 。一个虫瘿内有幼虫8000~25000条 。干燥气候,幼虫能存活1~2年 。该线虫是小麦蜜穗病病原细菌(Corynebacterium tritici)侵入小麦的媒介体 。该线虫除侵染小麦外,还可侵染黑麦、大麦和燕麦 。发病轻重与种材料中混杂的虫瘿量和播后的土壤温度 。土温12~16℃,适于线虫活动为害 。沙土干旱条件发病重,粘土发病轻 。
四、小麦粒线虫病预防措施
【小麦粒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药剂是什么?】 1、通过植物检疫,防止病原线虫的传入传出 。
2、设立无病种子田,种植可靠无病种子 。
3、将麦种倒入清水中迅速搅动,虫瘿上浮却捞出,可汰除95%虫瘿 。整个操作争取在10分钟内完成,防止虫瘿吸水下沉 。
4、盐水选法:用20%盐水汰除虫瘿较清水彻底,但事后要用清水洗种子 。
5、硫酸铵液选法:用26%硫酸铵液汰洗即可 。
6、实行3年以上轮作,防止虫瘿混入粪肥,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 。
五、小麦粒线虫病防治药剂
1、可用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0.2%拌闷种子 。每100千克种子用药200克对水20千克,混匀后,堆50厘米厚,闷种4小时,即可播种 。
2、用15%涕灭威颗粒剂每亩用37.5~100克或10%克线磷200克、3%万强颗粒剂150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