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原型在中国已功能性灭绝,受全球保护,却仍因人类走向灭亡


美人鱼原型在中国已功能性灭绝,受全球保护,却仍因人类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美人鱼原型在中国已功能性灭绝,受全球保护,却仍因人类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美人鱼原型在中国已功能性灭绝,受全球保护,却仍因人类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美人鱼原型在中国已功能性灭绝,受全球保护,却仍因人类走向灭亡


【美人鱼原型在中国已功能性灭绝,受全球保护,却仍因人类走向灭亡】
美人鱼原型在中国已功能性灭绝你可能念不出儒艮两字 , 但看到图片你一定知道这种胖乎乎的动物 , 它们是海牛目的成员 , 是曾激发古人 , 让古人记录下美人鱼神话的可爱物种 , 但如今的它们以及岌岌可危 , 在我国甚至已经功能性灭绝 。

我先解释一下功能性灭绝 , 意思就是某种生物 , 可能在该地区还有那么几只 , 但已经无法维持种群繁衍的需要 , 处于一种“现在还没完全灭绝 , 但很快就灭绝”的状态 。 因为等到这些个体死亡后 , 繁衍本就无法进行 , 这个物种自然也就完全灭绝了 。
实际上我国的科学家从2000年以来就没有在野外发现过儒艮 , 但渔民还偶有目击 , 直到2008年 , 连渔民的目击记录也没有了 。 中国科学院和伦敦动物学会的科学家合作在中国原本有儒艮分布的四个省份进行搜查 , 可惜依旧没有发现它们的踪影 , 于是只能将结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上 。
这种可长达3米的巨兽 , 却相当的温柔 , 一生都只是安安静静地在浅海啃食海草 。 它们的性格令它们在人类的迫害下 , 只能被动接受 。

今天 , 我们就来聊聊这种生物 。
儒艮儒艮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 , 是海牛目现存四个物种之一 。 它们的分布横跨了印度到西太平洋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靠岸温暖水域中 , 是唯一的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 , 因为所有种类的海牛偶尔会去淡水生活 。 它们主要靠海草群落生存 , 每天就是浅水的近海区域不停地啃食海草 。
儒艮的身体呈圆梭形 , 没有背鳍或后肢 , 前肢或鳍状肢呈桨状 。 它很容易与其他海牛区分开来 , 因为它的尾巴像海豚一样是分叉的 , 而且它的鼻子位置相当靠下 , 这是为了更好地底栖生活 , 啃海草方便 。
成年的儒艮体长在3米左右 , 体重可以达到450公斤 , 雌性一般比雄性大 。 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儒艮是在印度西部的索拉施特拉海岸附近发现的 , 它长达4.06米 , 重1016公斤 , 是当之无愧的巨兽 。
儒艮的寿命很长 , 可以达到73岁 , 因此它们性成熟的年龄也比较晚 , 在8-18岁之间 , 而雌性首次生殖年龄是有争议的 , 一些研究认为这个年龄在10到17岁之间 , 也有人觉得8岁后就可以 。 它们一生中可以多次繁殖 , 但每次都只能生1-2个孩子;繁殖期雄性会跟多只雌性交配保证繁殖效率 , 雌性会精心照顾孩子直到孩子性成熟 。

儒艮跟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关系并不密切 , 反而跟大象的关系更近 , 它与蹄兔和土豚共享一个单系群 。 现有的几个儒艮种群都是独立的 , 通过用线粒体 DNA对儒艮种群进行了分子研究 , 科学家们发现东南亚的儒艮跟澳洲的儒艮来源于不同的母系血统 , 东南亚的儒艮相对纯正 , 澳洲的儒艮混合了自非洲和阿拉伯的儒艮血统 。
但这些儒艮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无论在哪个区域生活 , 它们都饱受人类的猎杀 。
血腥的儒艮历史儒艮总是慢吞吞的 , 它们因此成为了最青睐的猎物 , 其肉、脂肪、皮和骨头都有作用 , 但因为这些需求都是有替代品的 , 所以它们尽管很容易被猎杀 , 但也不会被揪着不放 。
但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泰国、越南和柬埔寨这些东南亚地区 , 它们的命运就很惨了 , 知道为什么吗?又是壮阳 。 这些地区的人认为它们的肉有壮阳作用 , 因此被大肆捕杀 , 早在上个世纪它们在这些区域就几近灭绝 。

儒艮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和新喀里多尼亚被广泛猎杀 。 因为它们被视为常用食物 , 并且其骨头和牙齿制成的装饰品甚至被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
而在我国南方 , 我国古代历来都蛮崇敬儒艮 , 视儒艮为“神鱼” , 认为捕杀它们是要受到惩罚的 , 因此当时它们在我国是数量最多的 。 但1950年代后 , 那套壮阳的理论被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传来 , 于是它们开始被大肆猎杀 , 其种群下降的速度简直不忍直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