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重庆救火英雄,合适?


?美化重庆救火英雄,合适?


文章图片



你看这些人 , 是不是特别英雄?骑着摩托穿越火海 , 最美逆行 , 是最值得歌颂的平民英雄 。
那下面这些人呢?

嗯 , 如果我说他们畏惧前线 , 名为救火 , 实则在磨洋工 , 你是不是会怒火中烧?、拍案而起?
那如果我告诉你这些人其实是在拼命砍树 , 通过营造隔离带来救火 , 很多人已经两天没有合过眼 , 你应该也会同意他(她)们是英雄 , 对吧?
那要是我什么都没说……你会怎么觉得吗?
实际上 , 这两幅图的主体都是近期参与重庆山火扑救工作的平民 , 都没有职责在身 , 也没有补贴可领 , 都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火 , 是无可争议的英雄 。
区别在于 , 第二幅照片是真实画面 , 而第一幅图 , 是由电脑创作的虚拟场景 。 不是拿新闻照片来调个色加个滤镜 , 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电脑绘图 。 但这并不妨碍各大官媒将其作为新闻图片 , 用来歌颂赞美重庆救火英雄们 。
我有注意到关于这个事情的一些争议 , 简要写写我的看法 。
美化英雄的正当性?
对英雄的形象、对英雄的事迹进行夸张、美化 ,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操作手法 , 甚至远远早于人类文字的诞生 。 各民族文化的传说故事有相当一部分都起源于对英雄事迹的美化 , 越传越夸张 , 人的事迹甚至会变成神的事迹 。

【?美化重庆救火英雄,合适?】在中国的历史上 , 对英雄的事迹进行美化……嗯 , 你懂我意思的 , 不能再写了 。
为公共利益做出努力 , 付出牺牲的英雄们值得被歌颂 , 人民群众需要足够精彩的故事 , 喜欢被感动被激励 。 单从这些角度出发的话 , 美化英雄、夸张描述英雄的事迹、甚至虚构英雄 , 都是有正当性的 。

但我们也需要注意 , 那些动用力量去美化英雄的力量 , 往往还有着更多的目标 。 一方面 , 他们通过英雄的塑造对平民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 , 以此逃避和减轻自身应当负担的职责 。 另一方面 , 他们借助英雄激发的振奋与泪水来冲击人们的思考、模糊人们的视线 , 将灾难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遮蔽起来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美化英雄的正当性是值得怀疑的 。
美化英雄的潜在风险?
对英雄进行美化会有显而易见的、立竿见影的社会收益 , 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 尤其是当灾难还在持续发生 , 需要凝聚力量投入救灾时 , 英雄的感召力量是无可替代的 。 正因为如此 , 官方和媒体参与美化英雄、制造英雄的动力是极为强劲的 。

只可惜 , 有收益 , 也会有风险 。

一方面 , 当涂色的英雄褪色之时 , 人们对涂色的手也会失去信任 。
作为新闻报道 , 客观记录事实 , 使用真实图片 , 是任何一本新闻教科书都会提出的基本要求 。 真实 , 是新闻的生命 , 也是新闻机构的生命 。 新闻真实要求不对丑恶进行粉饰 , 也要求不对美好加以虚构 。

对于作为救灾组织方的政府来说 , 失去信任所造成的社会风险会更高 。 当人们都知道上一次参与建设方舱医院的民工拿不到应得的薪水 , 下一次抗疫就很难再有中国速度 。

另一方面 , 人们热衷于膜拜英雄 , 其实更热衷于唾弃形象垮塌的英雄 。
当时过境迁 , 英雄的平凡面貌被公开 , 英雄的事迹被证伪 , 英雄的私德被发现污点 , 人们唾弃垮塌英雄的力度可能会十倍百倍于从前 。 这对于曾经真实做出过贡献、付出过牺牲的人来说 , 是不公平的 。
美化英雄的边界?
我自己总结了两条粗浅的原则 , 供各位参考 。

一是可以为英雄适度避讳 , 不必夸大其事迹 。 英雄也是肉体凡胎 , 会有七情六欲 , 谁都会有历史污点 , 我们称颂英雄之时 , 没有必要刻意提及这些来扫兴 。 但有他人提起时 , 也不必去违背事实加以否认 。
二是在文艺作品中适度发挥 , 不在纪实新闻中美化英雄 。 在抵抗日军侵略的历史中 , 我们英勇的先辈有很多值得怀念和歌颂的事迹 , 但没有任何一位抗日英雄能“手撕鬼子” 。 过度的创作发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亵渎 。
而纪实作品、新闻报道是历史的底稿 ,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原则 , 还是应该忠实记录英雄的真实事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