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内部的分工成为提高人类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二 )




斯密强调交换对于分工的意义 , 是因为到了十八世纪 , 英国已经成为商业社会 , 在较为发达的商业社会生活中 , 交换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活动 , 人们在商业社会中通过商品交换而生活 , 彼此互利互惠 , 从而巩固了既有的社会分工 , 交换还能够推动新的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 在斯密看来 , “一切人都成为商人”使人们成为自由而平等的个人 , 自由于是成为现代性的核心价值 。 穆勒则把商业说成是分工的结果 。 虽然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家们对分工和交换之间的关系持有不同的看法 , 但是他们都肯定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对于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意义 。


多数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家都把劳动分工看作内生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 他们认为 , 分工越发展 , 越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的普遍富裕程度 。 在《政治算术》一书中 , 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以纺织业与造船业分工为例 , 论述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 配第还没有使用“聚集经济”这个术语 , 但他首次提出了聚集经济的思想 。 1683年 , 配第在《再论与伦敦城市增长有关的政治算术》中提到了专业化的好处 , 即将某一制造业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地区 , 会导致交通和运输费用的节约 。

但是 , 他并没有对这种交互外在性加以概念上的阐明 。 马克思指出:“全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一致同意:分工同生产的丰富 , 分工同资本的积累是相互制约的 。 ”萨伊对分工的两面性进行了辩证的理解 。 他一方面充分肯定了交换的积极意义 , 指出“交换虽然不是基本的东西 , 但在我们的进步的社会状态下是不可缺少的 。 ……没有交换就不可能有生产 。 ”另一方面 , 他认为分工“降低每一单个人的能力” 。

在马克思看来 , 萨伊的一个进步就是认识到了分工的消极作用 。 密尔“把发达的交换即商业说成是分工的结果” , 他认为分工促进了人类的良性竞争 , 这是因为它在一个有适当统治的社会内 , 造成了普及于社会最底层阶级人民的一般的富裕 , 斯密在高度评价分工积极意义的同时 , 也意识到了分工的消极后果 , 他指出“几乎各种技工 , 在特殊业务上 , 往往因操劳过度而生特殊疾病 。 ”但是总体而言 , 实际上斯密只是顺便谈及分工的消极影响 , 在他看来 , 分工的积极意义远远比其消极影响大得多 。


对多数苏格兰启蒙学者而言 , 劳动分工必然带来知识的增长和技艺的进步 , 是国家财富增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秘密所在 。 斯密认为 , 资本主义社会实现迅速繁荣的根本原因 , 在于以商业为基础的社会分工的日益扩大 。 “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 , 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的 , 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 。 ”斯密生活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末期 , 他通过对分工在工场手工业中的作用的分析 , 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分工比封建制度下的分工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增加社会财富 。


斯密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 , 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 , 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 ”分工是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 , 一个人专门从事一种业务 , 和他人交换劳动产品 , 其所得总多于自己同时从事几种经营的收益 。 斯密指出 , 在进步的社会中 , 一种业务一般都由几个人来共同完成 , 社会内部的分工 , 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 都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 随着社会的进步 , 科学内部的分工成为提高人类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 于是哲学的思考就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


这就说明商业社会中的分工日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 提高了人们的相互依赖程度 , 使真正的市民社会得以形成 。 斯密对分工的消极后果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 在斯密看来 , 由于人们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相互依赖 , 就消解了市民社会的利己性 , 从而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利益 。 斯密不仅描述了分工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 还描述了分工与交换过程对于人类实现自由和平等的意义 。

在斯密看来 , 分工为实现商品生产者的自由、平等和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因此分工和商品交换本身就包含着自由与平等的规定 , 商品交换过程就是自由和平等精神的实现过程 。 同时 , 自由、平等、公正等观念必然通过商品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 。 这样 , 平等、自由等现代理性就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具有了客观的承载物 , 那就是商品 , 因而这些经济理性就具备了道德上的应当性 。 斯密的最终目的 , 就是在自然自由和稳定有序的经济秩序中 , 为市民社会成员争得自由、平等与发展的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