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蛹成蝶焕然一新:人类终于走进生活新形态


化蛹成蝶焕然一新:人类终于走进生活新形态


文章图片


化蛹成蝶焕然一新:人类终于走进生活新形态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十部》(14)
《新生活新形态》
感知生活不同于生存生活 , 感知生活产生了很大的悬念 。 什么是新生活的新形态呢?我们的生存生活形式数千年不变 , 就是以生命个体为基本单位 , 以血缘关系和生存利益关系组成生活同盟 , 围绕生存目的展开的行为活动 。 这种生存竞争逻辑模式和生活体制已经运行了数千上万年 , 人类的生活形态已经模式化 , 尽管生活内容时刻都在变化 , 但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 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婚姻家庭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生活主要的运行方式一直未变 。 生活就是个人求生计谋生存的过程 , 这个过程千篇一律 , 数千年不变 , 这就叫做人的命运 。 生活就是个人命运的载体 , 人的一生在这种固定的生活模式中循环往复、令人窒息 。

生活的目的与生活的模式决定着生活的内容 , 我们没有想到的是 , 人类的生活形式构成的是一种悲剧模式 , 人只要走进生活 , 就不可避免地走进了悲剧角色中 。 生活的过程往往就是悲情的演绎 , 几乎无人不体会到生活之难、生活之累和生活之险 , 每个人的生活际遇已经被生活形式限制和固定 , 没有人能超越于生活的固定模式之上 。 所以 , 生活就像一层厚厚的茧壳包裹着人 , 有人即便能够咬破茧壳、化蛹成蝶 , 但你仍然没有去处 , 你还得回到生活的模式之中 , 仍然走向的是悲剧的结局 。
人们没有想到 , 生活的模式完全可以改变 , 改变了生活目的 , 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模式生活 。 生活理想化的方式其实非常简单 , 就是改换生活的形式与体制 , 其结果就是让人得到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 让每一个人得到一片完全不同的生活天地 , 让生活运行在另一种过程之中 , 让生活呈现出另一种不同的结果 , 这就是感知生活新模式 。 为了达到感知愉悦的目的 , 生活必须改换模式 , 按原有生活模式 , 我们只会感知到生活的艰辛与痛苦 , 不会感知到生活的愉悦 。 因为愉悦的感知绝不是个人关上门私造的 , 感知的范围不会分割成婚姻以内、家庭以内、团体以内、组织以内和国家以内 , 感知的整体性、综合性和无限性摧毁了旧有生活体制 , 感知必须是开放的、运动的、交互的和即时的 , 愉悦的感知生活必须要有一整套新生活模式与之相适应 。 生活要运行在愉悦的感知中 , 人就必须要有新的行为逻辑和行为方式 , 因为谋生存和求愉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状态 , 所以行为内容要全面换新 。

生活新模式取消了一切出于生存目的的限制 , 人还原到感知体的角色 。 出于感知愉悦的目的 , 一切的禁忌都被打破 , 生活秩序全部重建 。 人就是纯粹的感知体 , 这之上再不添加任何其他的义务与责任 。 人的基本义务就是获得感知和付出感知 , 与感知愉悦不符的行为被彻底摈弃 , 一切有形的制度、管理、策略以及方法都被抛弃 , 个人直接与社会衔接 , 人除了是社会的一员 , 再无其他特别的身份 , 除了工作分工 , 人再无其他角色 。 一切社会角色、生活角色以及家庭角色全部取缔 , 人全部成为同一身份和同一角色——社会一员 。
因为感知生活无须其他因素和其他目的介入 , 人的行为简单化、人的目的明确化、人的存在公开化、人与人的关系明朗化 , 这样的生活形式还难以设计吗?去除了生活复杂混乱的个人目的 , 生活的运行既简单又清晰 , 人与人的关联既简单又清晰 , 我们的存在形态既简单又清晰 。 社会生活就是高效运转的感知现场 , 个人从社会得到一切 , 个人同时也为社会付出一切 。 而这种得到和付出并不是生命利益的衡量 , 感知行为地得到和付出意义彻底改变 , 人得到的同时就在付出 , 感知互动不再是利益的分割 , 人与人的交往不再是利益的交流与互换 , 人与人互为感知对象 , 也就是互相存在 , 你存在为我 , 我存在为你 , 互相之间不可分离 。

【化蛹成蝶焕然一新:人类终于走进生活新形态】新的生活形式和生活制度体现了感知社会的明显特征 , 人人都在感知社会中存在 , 没有婚姻、没有家庭、没有团体、没有组织、没有国家……没有一切形式的对人的分别甚至无需任何强制性管理 , 因为人与人之间再无差别 , 也就再无人管理人的体制 。 每个人不是靠高度的自觉性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 而是一切行为本来如此 , 只能如此 , 绝无其他的作为 , 其他的目的和其他的可能 。 这就是人类新生活的实质 , 至于生活的具体形式、具体内容和具体运行形态 , 还愁不能具体落实吗?(接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