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一智慧场景的加持 , 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得到极大提升 。 类似的案例 , 完全可以在生命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延伸、复制 。 海尔生物披露 , 其智慧实验室场景方案精耕细作 , 已细分至样本库、微生物实验室等七大核心场景 。
赛道够宽 , 那壁垒呢?
也足够高 。
智慧场景不止需要硬件技术支撑 , 还需要强大的软件技术加持 。
除了引领行业的低温技术外 , 海尔生物提前布局了自动化、AIOT、高级控制算法等技术平台 , 进而可以响应不同应用场景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需求 , 而这些领域的技术壁垒其实更高 。
以算法为例 , 需要不断的迭代、调试 。 在这一过程中 , 需要企业不断和市场、客户交互 , 以此来逼近最优解 , 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 非一朝一夕之功 。 而这些又是所有想要入行的人都绕不开的 , 后发企业必须先“还债” 。 更残酷的是 , 技术优势具备一定的“飞轮效应” , 先发者一旦抢跑领先 , 后来者再想赶超其实就很难了 , 哪怕砸钱也难以“大力出奇迹” 。
【海尔生物:耐力和爆发力兼具】总之 , 不管是赛道的空间与前景 , 还是公司自身的竞争力与护城河 , 都指向了海尔生物的未来具备较高的确定性 。
最近这两年 , 由于业务组成中包含部分疫情基础设施产品 , 海尔生物似乎也被贴上了“疫情受益股”的标签 , 致使部分投资者对公司疫后的成长性产生了些许担忧 , 但其实事情并非如此 。
浙商证券之前曾给出过一组测算数据 , 整个2021年 , 疫情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给海尔生物带来的业绩推动只占总收入的约5%-7% 。 也就是说 , 剔除这一影响因素 , 去年公司内生增长力仍在40%+的水平 。 说公司是“疫情受益股”显然不太合适 。
海尔生物真正受益的 , 其实是中国生命科学事业的持续性向上生长 , 相信市场迟早都会达成这一共识 。
多年以后再回看 , 这家公司或许会让投资者感慨不已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 , 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 , 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
——END——
推荐阅读
- 美国一女子“对重力过敏”,一站起来就头晕目眩,不适合待在地球上
- 干细胞疗法有望治愈自闭症
-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试图把早已经灭绝的9种动物重新复活
- 造一道无用的闪电,等一根炫彩的玉米
- 美国:量子计算机都搞出来了,却搞不了量子通信卫星
- 百度首页 宇智睿睿 野猪通常都长有两个弯弯的大牙,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 “卫星锅”为何被禁用?到底能窥探到啥,会带来什么隐患吗
- 国际生物学界捷报:一个叫luna的鱼类,再次回到视野当中
- NASA分享从火星角度拍下的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