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的世界?物质为何不能小于普朗克长度,它真不能无限分割吗?( 二 )



黑洞的构想图
如果我们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引力理论放在一起讨论 , 就会发现低于普朗克长度时 , 人类传统认知当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会被瓦解 。
当然 , 虽然许多人都认可了这一限制 , 但是仍有人认为 , 如果想找到宇宙的基本答案 , 人类就必须探索普朗克长度以下的世界 。 不过这种分割是非常困难的 , 起码从现在的发展来看 , 是无法做到的 。

宇宙的形成与物质的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 , 普朗克本身想要创造的就是一个测量的体系 , 所以在普朗克尺度当中当然不可能只有普朗克长度一个单位 , 它还包括普朗克时间、普朗克质量 。
普朗克尺度的建立普朗克长度为10^-33厘米 , 普朗克时间为10^43秒 , 从这些数值的大小就能看出 , 它们比人类在现实世界当中找到的“最小”还要小许多个数量级 。
有人可能会说 , 这之中怎么没有普朗克质量 , 这主要是因为普朗克质量比常规的物质要大 , 其质量是10^-5克 , 比质子要大多了 。

质子的半径为0.84飞米
实际上 , 普朗克尺度的建立主要是为微观世界的研究服务的 , 毕竟我们用一些大尺度的单位去研究那些“微小”的东西会显得很困难 。
就像当人类要描述地球和某些相隔较远的天体之间的距离一样 , 哪怕是用千米 , 都要加上无数个零 , 看起来实在是太费劲儿了 。

用“光年”来表示更远的长度
除此之外 , 物质细分等级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大尺度之下引力太弱的原因 , 比如在原子核当中质子之间的引力非常的弱 , 这使得人们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忽略这一问题 。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 , 人们试图将恒星或者行星的引力强度测量的更加精确 , 这样的话难免就要关注到质子之间的弱引力 。 在这种情况下 , 建立一个全新的尺度就尤为重要了 。

质能转化的四种基本力
因此不论是否能理解普朗克尺度到底是由何计算而来 , 又是如何变成物理学当中的最小尺度的 。 我们只需要明白它是人类目前为止找到的最精确的描述了 , 不论是普朗克长度还是普朗克时间 。
以普朗克时间来说 , 它就是宇宙当中最短的“时刻” , 它的限制代表着人类无论如何探索都不能将已经出现的黑洞彻底变成一个小点 , 且也无法找到宇宙大爆炸开始的准确时刻 。

宇宙大爆炸示意图
实际上 , 以这种角度来看 , 普朗克尺度何尝不是一种限制呢?在这个限制之外 , 确实有着另外的世界 , 可是那里充满了未知 , 并且即使深入研究 , 对于人类看到的世界也没有影响 。
所以 , 普朗克尺度的存在 , 也可能是在提醒科学家不要陷入无线分割的泥潭当中 , 只做有意义的研究就可以了 。
不过在历史上许多哲学家都坚持物质可以无限细分的理论 , 并且这一理论到现在依旧有不少人表示支持 。

微观世界的构想图
物质无限可分通过上文的叙述 , 我们可以看出物理学家认为物质不能无休止地分割下去 , 并且这种分割对于研究来说其实是毫无意义的 。 但是只管“追问”的哲学家却不管这么多 , 他们觉得如果可以分割的话那肯定要继续分下去 。
其实这从某方面来说也没什么问题 , 因为在普朗克尺度之下确实存在着另外的世界 , 我们不能直接说那个世界是不存在的 , 只不过在那里长度与空间都失去了经典的意义 , 而哲学家并不认为失去经典意义就是没有研究的意义 , 如果要深入探索的话 , 人类肯定会有一些别的发现 。

神秘的微观世界
简单来说 , 人类可以朝着高维空间不断前进 , 做出更多的研究 , 但对于普朗克尺度之下的“零维空间”也可以进行探索 , 因为普朗克长度只代表经典时空当中的极限 , 确实可能存在比它更小的具有物理意义的东西 。
因此 , 单从认识论角度来说 , 物质无限可分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 因为我们很难对未来又出现什么理论的革新做出预测 。

所谓的零维空间就是一个“点”
毕竟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 人类还要从物质的结构、功能等角度继续对其进行“细分” 。 所以大家不妨将哲学家口中的无限可分 , 理解为多领域的分割 ,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大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