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颜宁,耗费十年攻克世界生物难题,为何40岁出走美国?( 二 )


面对国内外众多知名大学邀请 , 颜宁女士大脑十分冷静 , 她选择了一直梦想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 师从施一公先生;施一公教授是享誉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 , 早已听到颜宁这个生物学后起之秀的大名 。
闻知颜宁女士选择到普林斯顿大学生物领域继续深造 , 施一公教授甚至高兴 , 初次见面颜宁女士和施一公教授相见恨晚 , 凭借优异成绩和施一公教授推荐 , 2000年颜宁女士顺利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 , 四年后颜宁女士以优异成绩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 凭借优异成绩 , 毕业后颜宁女士继续在普林斯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

照此下去 , 颜宁女士若继续在美国研究下去 , 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 美国也开出了优厚的待遇与实验室 , 希望她可以留在美国 。
面对美国开出的优厚待遇 , 颜宁女士并未选择在美国继续工作 , 她选择回国 , 2007年 , 颜宁女士出任清华大学教授 , 这一年她30岁 , 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
自2007年回国后 , 多年来颜宁女士一直致力于结构生物学中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2014年 , 37岁的颜宁女士带着平均年龄30岁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攻克50年不解的世界难题——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 , 这一重大发现引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领域革命变革 。
2015年 , 颜宁女士带领团队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GLUT3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 , 从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转运这一基本细胞过程的分子基础 。
【中国科学家颜宁,耗费十年攻克世界生物难题,为何40岁出走美国?】除此之外 , 在她带领下 , 她的科研团队在:“离子通道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 解析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 , 此外还有利用最新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最大钙离子通道RyR1的高分辨率结构” 。

多年努力 , 颜宁女士带领她的科研团队在生物学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 她也斩获了无数荣誉 , 如:
“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技人物、《自然》杂志“年度中国科学之星”、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CCTV2012年度科技创新人物、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等 。
除了这些获得荣誉外 , 十余年来颜宁女士在清华大学实验室发表了诸多学术论文 , 其中以通讯作者在《自然》、《科学》、《细胞》中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有22篇 。
照这个成就下去 , 颜宁女士未来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不可估量 , 所获荣誉会更快 , 但这一切在2017年发生了改变 。
2017年 , 颜宁辞去了清华大学教授职务 , 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 , 出任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 , 后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但一直保留中国国籍 。

在清华大学任职十年 , 又再次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 颜宁女士这一选择引起部分网民不满 , 有的人认为她是“沽名钓誉” , 有的人认为她“崇洋媚外” , 也有的人尊重她的选择 , 面对大众质疑 , 颜宁女士只是简单解释:“换新环境 , 便是为了突破自己” 。
面对颜宁女士的这个选择 , 我认为:
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 我们应该尊重颜宁女士的选择 , 作为清华才子 , 最年轻最美的教授博导 , 她拥有一颗爱国之心 ,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多年 , 获得博士后继续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 毕业后美国为了开出了优厚的待遇及实验室 。

面对美国优厚待遇 , 颜宁女士而是选择回国 , 出任清华大学教授 , 多年来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这个困扰世界50年难题 。
十年中 , 她培养了7名博士生 , 十年清华大学教育 , 她的人生收获了很大成果 , 这其中包括:师生情谊、教学经验、专业经验 , 相信这也成为她人生当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
我们常说:“科学无国界” , 从颜宁女士一路成长来看 , 她的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 , 科学无国界 , 带领科研团队钻研生物学十余年 , 也许正如同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换新环境 , 便是为了突破自己”;或许经过十年的教学以及科研 , 她在学术上遇到了困境 , 换一个科研环境或许 更加有助于突破自己 , 提升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