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期的鄱阳湖如何治理
图为洞庭湖2020年8月15日与今年的8月15日 , 卫星图 , 可看出洞庭湖的部分区域俨然已变成了狭长的河道 。
解决鄱阳湖的干旱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闸+部分深挖 。 也就把夏季用不完的水存到秋冬春季慢用 。 再配合意分的疏深 , 增加容量 。 秋冬春三季长江水位比鄱阳湖低得多 , 没坝闸挖深没有实际的意义 。 除非挖得比长江低 , 最少得5米 。 这工程量史无前例
两湖都应该建大坝 , 只要服从于长江流域的全流域综合调度 , 那好处就多得很 。 两湖可以拦蓄洪水 , 也可以给长江补水 , 还能给将来要兴建的江南运河网供水 , 当地能受益 , 长江中下游所有地区也都能受益 , 整个南方地区都能受益 。
除了大水闸的建设外 , 还有了一系列的生态配套项目 , 包括对候鸟栖息区域的围湖保护工程、赣江下游尾闾的综合整治工程等 。 但从近十年受反常气象影响 , 长江流域枯水期延长并呈提前趋势的情况看 , 建设理念和思路还有进一步提升和调整的必要 , 譬如应考虑长江中上游众支流水系往往汛枯时段不一的特点 , 适当增高湖闸坝顶高程而提加湖区蓄水量 , 以利长江的干支联动 , 增强国家对长江干流水量进行时空调配的能力 。 再就是鄱湖筑闸不应白白浪费水能 , 应该转变拦水不发电的思路 , 增加设计适合的发电机组 , 以使湖闸运行和管理的用电 , 能够实现自给……
但淤泥也是最好的的肥土 , 加湖泊周边地势又低;如果能好利用 , 土地肥了 , 湖泊又得到了扩容 , 还解决长江汛期储水防洪 , 地势抬高的功能!鄱阳湖、洞庭湖旱季治理很重要 。 防旱/排涝/防洪/经济/环保/生产/景观交通要兼顾 。挖湖底加高加宽夯实堤岸 , 边沿建成防冲击、防渗透、不溃坝的坚固工程 。借鉴西湖治理经验 , 全面设计充分论证争取一次到位 , 为后续发展坚定基础 。 如果放任不管 , 湖底淤泥越积越多 , 造成更大的灾害 。 古人对内河湖泊的疏浚延续了上千年或更久 , 如内河捻河泥积肥 , 西湖上的湖心岛和堤坝等 。 湖底挖泥工作并不需要毕其功于一役 , 可制定十年或更长期的规划 , 根据实际情况分年实施 , 久久为功 , 必将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 。
推荐阅读
- 科学家预判三重拉尼娜将登场,2022年冬天的冷将比夏天高温更可怕
- 长江旱情严重,鄱阳湖见底,30万只候鸟狂吃鱼
- 明日农历八月初四,“初四日头笑,陈谷没人要”,科学寓意是啥?
- 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明代千米木桥露出,为何木头千年都没腐坏
- 高温“烤”验地球,全球经历前所未有的大旱,农产品减产成危机
-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有科学依据?
-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是胡说八道还是科学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