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为了30年前的心愿,我终于拖家带口来了伦敦!”( 二 )



我觉得既然写着“国立” , 以英国的实力 , 藏品应该不会少 , 所以就决定进去晃一圈 。

真的是无知无畏 , 完全没想到 , 这是一间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博物馆 , 等待着我们的是 , 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


国立美术馆收藏了从13到20世纪 , 2300多件不同的藏品 , 根据年代分四个部分 。
事后诸葛亮的我 , 当天晚上回到酒店 , 查阅了一些资料 , 才发现很多人去国立美术馆的一个“游戏”就是 , 寻找和打卡“镇馆之宝”!

譬如 , 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
要知道《岩间圣母》 , 是达芬奇唯一的 , 同一个题材画了两次的作品 , 早期的那幅在卢浮宫 , 这幅是晚期的 。

譬如 , 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维纳斯与战神》(Venere e Marte )。

爱神维纳斯凝望着沉睡中的战神 , 两个人之间 , 有三只非常可爱的“小魔鬼” 。
要知道 , 战神是维纳斯情人而不是丈夫 , 这关系还是有点复杂的 , 据说 , 这画在表现:爱能征服战争 , 即爱能征服一切 。

还有 , 梵高的15朵《向日葵》 。
《向日葵》这个主题 , 梵高画了好几幅 , 而在于国立美术馆的这幅 , 是梵高画的第一幅《向日葵》 , 有15朵 。

对了 , 说到国立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 怎么能不说 , 荷兰画家Jan van Eyck的《阿诺菲尼的婚礼》?

这张画之所以有名 , 原因是:争议不断 , 无法解释 。
整幅画充满了象征:象征着原罪的苹果 , 象征圣洁的木屐;象征上帝的蜡烛 , 象征忠诚的小狗……两个人身后的镜子里 , 还能看到另外两个人 , 画家把自己名字 , 堂堂晃晃地写在画的正中央:\"Jan van Eyck was here.\"

还有《Une baignade à Asnières》 。
作为印象派画家 , 修拉并不是特别出名的一位 , 可是这幅1884年 , 点彩画法的作品 , 就算今天看来 , 也是异常现代和时尚 。

国立美术馆的马赛克地面十分精美
让我诧异的是 , 居然可以随便踩 , 并没有被保护起来

这次虽然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国立美术馆 , 即使走马观花 , 也待了大半天 。

艺术就是 , 无论懂还是不懂 , 都会有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感染力 。

好吧 , 我承认 , 总是有人感受不到艺术的招呼 , 就坐在凳子上玩游戏!

中世纪的宗教主题绘画
身穿粉色长裙的圣母 , 并不常见
因为完全没有提前做任何的攻略 , 没有提前的预判 , 没有心理预期 , 更没有盘算着:“我究竟要找到哪一张画?还有哪张 , 没有去打卡!”
这就需要一页一页地翻 , 反而会翻出来 , 很多的惊喜 。

文艺复兴早期
意大利富商太太穿着天鹅绒的长裙

我发现 , 从最初中世纪 , 到后来文艺复兴时期 , 从绘画的技巧和颜料来说 , 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 然而古典主义风格十分统一 , 除非认真地学习过 , 不然并不容易能分辨出每个画家的画作 。

文艺复兴时代 , 典型的肌肉感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 启蒙时代(Lépoque Lumiere)之后 , 整个人类社会 , 无论是绘画 , 小说 , 还是思想和哲学 , 趋向都是一致的 , 那就是越来越自我 , 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

《Champ de blé avec cyprès》(麦田里的丝柏树)
见没见过 , 都能一眼看出是梵高的作品
这种特质 , 在绘画这种视觉艺术上 , 是非常容易被看到的 。

莫奈把右下角那小片水面处理得 , 波光荡漾 , 感觉会动
当我们在欣赏十八世纪之后的作品的时候 , 即使是一些平日并不太出名的作品 , 普通人 , 也能大概猜出是一二三四 , 究竟是谁画的 。

这张雷诺阿 , 比起成熟的后期 , 笔触还有点拘谨 , 存了一点学院派的风格 , 可除了他 , 谁还能画成这个样子呢?

而这张 , 即使没有贴满闪亮的金箔 , 也知道 , 一定是克里姆特Klimt的风格了 。

这张肖像 , 看起来中规中矩 , 并不狂野 , 可还是毫无疑问 , 自然就是马蒂斯 。

所以 , 我在想 , 整个人类的进化史 , 就是一个从动物到人类 , 从无知到有知 , 寻找自我的过程 , 让我们慢慢地找到自我并认识自我?

然而从无知到极端 , 到底什么才是人与自然之间 , 可以相互平衡的点呢?“月满则亏 , 水满则溢” , 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 值得深思 , 尤其是在这个多事的2022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