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西古镇|我国四大石窟之一,90度垂直崖壁险过悬空寺,堪称恐高游客的噩梦( 二 )



过去的木质栈道自然早已损毁 , 现在我们游览使用的栈道是上世纪80年代的钢筋混凝土版本;虽然质地牢固 , 但是视觉上依旧让恐高的游客心有余悸 。 只见各层之间的悬空栈道盘旋交错 , 重叠十余层 , 不少楼梯中间还是镂空的 , 能清晰地看到下方 。 这里比起我们之前去的山西悬空寺其实更为险峻 , 站在山下远望就感受到了那种压迫性的震撼 , 确实不建议有恐高的游客登临 。



不朽的秘密
相比其他名窟经历灭佛运动 , 战争兵火 , 烧杀抢掠 , 破坏性修复;麦积山地处偏僻 , 交通不便 , 攀登困难等因素反而成了一道保护色 , 护佑着此地一次又一次躲开灾难 。 诸如北魏太武帝灭法、北周武帝灭法、隋唐多次大地震、近代西方文物强盗疯狂掠夺西北石窟都没有影响到麦积山;就算栈道一度塌毁 , 麦积山的佛像仍完好无损 , 堪称奇迹 。

普窟与特窟
甘肃的石窟似乎都分为普窟与特窟 , 普窟在支付门票后就能依次参观 。 而特窟则需要另外向景区预定专人讲解陪同 , 按去到的特窟个数收费 , 通常一个特窟价格在100-180元之间 , 比如大家推荐最多的127、133、135窟就定价180元/人 , 价格不菲 。 一般参观1-2个特窟 , 土豪随意 。 特窟内不能拍照 , 普窟可拍照但是不能开闪光灯 。


由于我们时间有限 , 有恐高的同伴都选择留在山下 , 我一个人带着相机上山 。 因此我此行只看了普窟 , 其实观摩普窟对我来说 , 也已经是一场视觉盛宴 。 参观路线为单向通行 , 偶有岔道 , 沿途能看到一些中小型佛像被铁丝网保护了起来 , 好在一些精美的大窟能近距离欣赏 。

3窟:千佛廊
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窟 , 分上下两部分 。 下四排为北周原作 , 上二排经宋代重修 , 共258尊佛像 。 千佛千面 , 细腻入微 , 放大看能发现每尊佛像都有不同之处 。 通往千佛廊的石阶为北周所凿 , 粗粝陡峭 , 得名步步高升 。


4窟:散花楼
名称源自佛经故事里天女散花之说 。 这里是整个石窟最核心、位置最高的区域;也是最豪华、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 。 散花楼又名上七佛阁 , 顾名思义这里有七座佛阁 , 七龛主佛构成七佛 , 均为北周原作 。 每座佛阁各有一幅飞天壁画 , 精致程度不亚于敦煌飞天 。 难得的是廊顶及龛外上方的北周壁画经过千年的风吹日晒依旧保留至今 , 仍然轮廓清晰 , 色彩艳丽 。


两侧的力士雕刻得写实传神 , 怒目圆睁霸气十足 , 肌肉刚劲有力 , 连臂膀上暴起的青筋都刻画了出来 。


“是无等等”牌匾是散花楼最有名的一块 。 “是无等等”出自《心经》——“是”指“正确的事 , “无”意为“错的事情” , “等等”是指“不过如此” 。 连起来就是——对错得失 , 都不过如此 。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诠释了世间种种 , 让人闻之便释然豁达 。

这里也是全窟视野最好的地方 。 于峭壁上转身 , 放眼望去 , 四周都是让人流连沉醉的风景 。 很难想象它们见证了十几个世纪的历史变迁 , 是活了千年的生命 。


5窟:牛儿堂
因其廊上塑一立于卧牛背上之天王而得名 。 这里是麦积山石窟隋唐时期洞窟的代表 , 三间四柱式崖阁 。 主尊是麦积山石窟现存极少的唐代造像 , 既留有隋代造像的清俊慈祥 , 更呈现出初唐造像的丰腴圆润 。 可以留意一下此窟弟子身着带有沥粉堆金工艺的袈裟极为精致 。



古丝绸之路留下的文化交流印记仍存于石窟中 。 比如第5窟中有着中亚人面貌的天王 , 便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
9窟:中七佛阁


始凿于北周 , 因宋代重修风格变得写实求真 。 同样有七个佛龛 , 每龛内有一佛二菩萨 。 每个塑像的表情都栩栩如生 , 衣饰繁复华美 。 立于弧形走廊之上 , 节奏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
13窟:东崖大佛


始凿于隋代 , 宋代重修 。 东崖的华严三圣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石胎泥塑造像 。 高12.96米 , 整个造像伟岸高大 , 面容丰满 , 神态从容 。 80年重修时 , 在主佛白毫处出土一件宋代定窑白瓷主佛右脸出土手写金光明经 。

98窟:西崖大佛

始凿于北魏 , 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 , 原貌已基本无存 。 一佛二菩萨造像被刻在崖面上 , 正中立佛高12.2米;日复一日 , 俯视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 西崖大佛是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观 , 山下就可以看到;给人一种大佛即山 , 山即大佛的错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