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浙江南部藏了个宁静古村,历史达800年,建筑就是“文房四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温州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地处沿海 , 有着丰富的文人古迹 。 在这就有这么一个古村 , 按照“文房四宝”设计理念 , 由古代“设计师”设计 , 建造了一个占地面积有200亩(约13万平方米)的古代村落 , 从南宋开始 , 保留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
这里的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浓缩 , 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智慧与设计理念 , 将文化魅力设计到建筑中去 , 从而将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 让人佩服不已 。 这就是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的苍坡古村 , 以“文房四宝”的形象格局 , 展示着古时的耕读文化 , 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
来到这里 , 村外一片田野 , 一派田园风光 。 美丽的古村就坐落在山脚之下 , 青山绿水 , 白墙黛瓦 , 格外醒目 。 路边的路灯如同迎宾的姑娘 , 站立在两边 , 恭恭敬敬 , 温柔婉儿 。
顺着公路进去 , 不久就能看到一堵白色墙壁 , 上有青瓦屋檐 , 分为三块 , 中间一块最大 , 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黑色“苍坡”二字 , 旁边两侧的小块留白 , 什么也没写 , 显得有些孤立 , 却也准确无误的告诉了游客 , 这就是“苍坡” 。
苍坡古村大门非常简单 , 为木质结构 , 盖着青瓦 , 挂着灯笼 , 贴着对联 , 两侧就是高大的树木及用石头砌成的围墙 。 门上挂着一牌匾 , 书写着“苍坡溪门”四个大字 , 为一书法家的真迹 , 一看就很具有书香之气 , 像高人隐士的院门风格 。
大门下 , 有7个台阶 , 为什么要设计7个台阶呢?原来 , 该村曾有一位官员连升七级 , 为了纪念此事 , 特地修建 。 当然 , 也是为了鼓励后人要发奋读书 , 光耀门楣 , 就有了这个古时的七级台阶 , 据说面对这样的大门时 , 文官要下轿 , 武官要下马 。
拾阶而上 , 走过7个台阶 , 进入村内 , 一眼就能看到一座简易的小桥 , 两边为池塘 。 让人纳闷的是为什么有了一个平直的石板桥后 , 中间还要立一座拱起来的石板桥呢 , 比两边平直的石板桥高很多 。 原来 , 这里大有学问 , 一切都源自古代的文化礼仪 , 什么样的人 , 走什么样的桥 , 一种身份的象征 。
从这里开始 , 所有的构造基本都与“文房四宝”息息相关 , 即“笔、墨、纸、砚” , 而这左右两侧的池塘 , 就是“砚”了 , 形象吧 。
进入古村的主街 , 也就是笔街 , 一条360米长的街道 , 由鹅卵石铺成 , 正对着后山那三座尖尖的山峰——笔架山 , 而这条主街就是这里“文房四宝”之“笔”了 , 犹如一只笔搁在笔架山上 。 这种利用地理条件的设计 , 够独特 , 把心中的理念完美地植入到了这种文化的因素中去 。
在主街边上 , 有三个长条石 , 这就是“墨”了 , 看着如石凳 , 却有着如此的深意 , 非常佩服古人独到想法 , 在古时 , 这种将书房中的四宝变成村落的设计思路 , 估计这是第一家 , 也是唯一 , 其思路开阔也很大胆 , 值得现在的房屋设计师学习与借鉴 。
问题来了 , “笔、墨、砚”都有了 , 那么纸呢?又如何在村里显示出来呢?当你走在里面欣赏古建筑 , 在院里进进出出时 , 就已经接触到纸了 , 它用一种外在的格局来代表纸 , 及院子的围墙与巷道形成的格子 , 这就是纸 。 就是这样的“纸” , 记载了这里800余年的沧桑历史 。
了解这里 , 就得走进“仁济庙”、“李氏大宗祠”、“水月堂”及“象棋馆”等 , 去翻开苍坡古村的历史 , 一部文化深厚的古老村史 , 一个用“文房四宝”设计理念建造出来的美丽村庄 。
很值得学习的一个古村 , 云游深深地被这种灵感折服 , 对古人“设计师”的智慧由衷的佩服 , 能够将这种读书人的“文房四宝”很好地用到房屋建设之中 , 可见设计之人的用苦良心 , 激励着后人要奋发努力 , 出人头地 , 光宗耀祖 。
如今 , 这里人才辈出 , 古村依然焕发着它的光芒 , 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 经历800余年的历史 , 在这里发光发热 , 将“文房四宝”永远地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