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爱看星星?当然是为了干饭!【中国天文简史】01( 二 )



其实无论什么历 , 天文历法的最主要目的 , 还是确定农时 。 对于日益发展的农业来讲 , 一年只有二分二至还是太粗糙了 , 到底要怎样才能有更精确的时令呢?通过漫长的观测人们发现 , 原来太阳在星空间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 不同的位置就对应不同的寒暑时节 , 所以 , 只要确定太阳的位置不就行了吗?

可太阳这么亮 , 怎么看到它在星空中的位置呢?诶 , 不能直接看 , 那就间接推 。 日出或日落的时候 , 看它周边或者南中天的星星就能知道了 。 另外看月亮也行 , 满月那天太阳就在月亮对面 , 朔日就在月亮后面 , 其他日子看月相就能推出太阳位置了 。

那么问题又来了 , 该怎么标记日月在星空中的位置呢?之前古人已经认识了大火星以及四仲中星 , 描述周代生活的《诗经》里又出现了参宿、毕宿、箕宿、营室 , 还有天汉、北斗、牵牛、织女 , 人们认识的星星是越来越多了 。
为了方便给日月标位置 , 就干脆再多补充点 , 月亮绕天一周不是要将近28天嘛 , 那就把天空分成28份 , 每份都选出一个主星宿 , 于是 , 我们熟悉的二十八星宿就此诞生 。

等到完整的二十八宿形成体系 , 时间线已经进入了春秋战国 。 甘德的《天文星占》中已经测出了二十八宿每个星宿的位置 , 也就是距度 , 那么这二十八宿就可以像尺子一样给日月五星做标记了 。
一年十二个月 , 记录下太阳每月在二十八宿的位置 , 再配上当月的物像、气象做参照 , 接着再加上时令名称 , 以及每个月要做的生产、政治和宗教活动 , 就形成了当时广为流传的《月令》 。

然而 , 你以为十二个月的时令就够用了吗?拥有种田天赋的中国人在农业上不断深造 , 十二个月的农时显然还是太粗糙 。 那就再细分 , 每个月两个节点 , 相当于把之前的二分二至这四个节点 , 扩展成了二十四个 节点 , 由此 , 我们熟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诞生 。
把每个月、每个节气 , 和当时太阳所在二十八宿的位置都记录下来 , 补充到刚刚的《月令》里 , 就成为了当时人们手里最实用的农家历书 。

但是 , 要想把每个月和每个节气都能对上 , 这事完全没那么简单 。 就像刚才说的 , 回归年和朔望月的周期没法凑整 , 就必须置闰 。 可问题是 , 该怎么置闰?闰在哪里?闰多少次呢?
春秋以前的人们没有找到年月调配的规律 , 只能靠肉眼观测 , 只要看到季节和月份对不上了 , 就随时置闰 , 大小月也随意安排 , 甚至还总出错 。 但如果能得到更准确的回归年长 , 年月的调配就能更准 。

终于 , 经过漫长的观测后 , 春秋时代的人们突破了366日这个千年的瓶颈 , 用圭表测出了回归年长为365?日 , 这数据四年之后误差积累才不到45分钟 , 已经算很准确了 。 依照这个数据 , 人们终于摸索出了十九年七闰这个最恰当的置闰规律 , 并由此创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历法——四分历 。

这历到底有多神奇?简单来说 , 只要用一年365?日和十九年七闰这两个数据 , 就可以推算出较准确的朔望月长度 , 然后再推算出整整19年的朔闰排列和农时节气 , 再推算到76年、1520年、4560年甚至更久!
以前靠肉眼观测的那算什么啊 , 准确来讲那只能叫历 , 根本算不上历法!现在单靠演算 , 就能上推千百年 , 下推千百年 , 农时节令的安排终于不再是问题 , 中华民族终于跨越了观象授时 , 进入了真正的历法时代!

如此优秀的四分历一经创制 , 就遭到了各国的哄抢 , 虽然大家明面上用的历法名字不一样 , 但实际都只是在四分历上改头换面罢了!谁会舍弃先进的科学而去吃观象授时的苦头呢?
是啊 , 科学技术使人进步 , 可古代天文学中偏偏就有那么一个相当不科学 , 还特别流行的部分——星占 。 还记得我开头说的吗 , 原始的人们对于天象的恐惧和敬畏 , 诞生了许多神话传说 , 这些神话到了奴隶社会 , 就成为星占神学 , 变成了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民的工具 。

因为星占跟政治有关 , 进入封建社会后 , 跟星占绑在一起的天文学更是被皇室垄断 , 甚至为了政治需要 , 经常弄虚作假 。 在星占家所谓的天人感应中 , 凡是地上土地 , 各有天上主星 , 详细分辨 , 以观妖祥 , 这就是分野占验的开端 。 虽然星占确实让人们更勤奋地观测天象 , 但这显然是一种伪科学 , 是毫无根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