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想把大清门改成中华门,拆除牌匾,看到北面后:不改了( 二 )


现今大清已亡 , 自然不适再将其称为大清门 , 这扇意义非常门究竟如何更改呢?虽然知识分子们在此刻极为活跃 , 但涉及到国门一事 , 众人又不敢妄自决定 , 于是他们找上了当时最有声望的孙中山先生 。
牌匾自然是要换的 。 既然如今社会是中华民国 , 不如依照前例 , 更名为“中华门” 。

这名字想好了 , 自然要开始动工更名 。 但中华门虽然不是城楼 , 它的牌匾却珍贵无比 。
原来 , 大清门的牌匾并非木制 , 而是由稀有的青金石所铸成 。 相传青金石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 既稀少又珍贵 , 通常是做成珠串佩戴在身 。
而青金石的价值 , 与它的体量成正比 。 若重新更换相似的青金石牌匾 , 既难以寻找 , 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

为了节省时间赶在辛亥革命一周年之前将名字更改 , 也为了减少财政支出 , 孙中山决定直接利用当前的牌匾 , 在它的背后刻上“中华门”就行 。
一切商量妥当之后 ,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牌匾取下 , 并准备在背后刻字 。 但当他们将牌匾的北面露出来之后 , 却发现背后赫然写着“大明门”三个大字 。
原来 , 这块刻有“大清门”三字的牌匾 , 实际上是明朝时期的产物 。 众人看着放在眼前的牌匾 , 不禁笑出声 , 原来早在两百多年前 , 就有人与他们想法一致 。 之后 , 这块牌匾被取下 , 成为了博物馆的文物之一 , 而“中华门”则由木匾刻制而成 , 悬挂在国门之上 。

尾声新中国成立后 , 天安门广场被改造 , 位于天安门与正阳门之间的中华门 , 也因为改造需要被拆除 。 1976年后 , 新的建筑毛主席纪念堂在此地修建而成 。
一座城门 , 见证的是朝代更迭 , 政权更迭 。 新中国成立后 , 中国逐渐迎来全新的改变 , 中华门的使命就此完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