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你不知道的秘密:空姐必须穿丝袜,禁止自带饮用水,粪便“空投”了( 二 )


据说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 漏斗曾升级成为过水桶和夜壶等一端封闭的装备 , 也有使用瓶子的情况 , 当排泄物装满瓶子后 , 就会直接从未受过气压的窗户外扔出 。
要是“运气好” , 走在路上真的可能会被“屎尿砸中” , 即使人被砸到的可能性很小 , 但安全性还是存在问题 , 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化学式”马桶技术 , 也就是“天降蓝冰”的化学时代 。

3. “天降蓝冰”式厕所
如今大部分使用马桶的家庭都是用的“虹吸式马桶” , 利用虹吸原理抽水 , 然后将马桶内的粪便吸走 。 但是飞机上的马桶是没有“上下水”的 , 所有的脏水和排泄物都储存在了飞机的储存箱内 , 然后用“除臭液”对排泄物进行处理 。
这种粪便处理方式有个短板 , 就是飞机排污管道不严 , 或者水量太大会造成渗漏 , 除臭液和排泄物渗漏出飞机外后 , 与冷空气就会冻结成蓝冰 。 一旦飞机遭遇气流颠簸或者蓝冰的重量过重 , 就会坠落至地面 。
据统计 , 从1979年到2003年 , 美国共出现过27次“蓝冰”降落 。

4. “真空”式厕所
“天降蓝冰”的事件频发 , 近些年飞机用上了“真空马桶”这种马桶虽然声音大 , 但处理粪便的方式效果很好 。 利用高压气流 , 只需用很少量的水就能将粪便吸专门的储存箱内 , 储存箱不仅可以除臭 , 还能利用化学物质对粪便进行处理 。

待飞机落地后 , 机场地勤会用专门的吸污车将飞机储存箱里的排泄物带走 。 虽然这种方法简单 , 但要是操作不小心 , 也很有可能会被“粪水雨”洗涤 。

不能带上飞机的液体要说安检严格程度 , 飞机安检称第二 , 那就没有敢称第一的 。 特别是对液体的管控 , 机场规定 , 只有容积小于100毫升的化妆液可以带上飞机外 , 禁止旅游随身携带液态物品 , 即使自己喝的水都不行 。
但却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 自己带的饮料水不行 , 但在候机厅购买的却可以 。 机场这样做是何意?是分饮料还是分人呢?

2002年 , 大连发生了重大飞机失事事件 。 机上112人全部遇难 , 其中包括9名机组人员、96名中国籍乘客和7名外籍乘客 。 事故原因是飞机上一名40岁男乘客故意纵火造成的 , 而他纵火的工具竟是随身携带上飞机的一瓶披着可乐外衣的汽油!
值得一提的是 , 空难事故发生之前 , 安检流程中 , 对旅客携带饮料的要求并不严格 , 甚至还允许每名乘客携带2瓶白酒登机 。
在总结这次事故的深刻经验后 , 民航总局不仅投入了8亿元用于飞机上的安全保障系统 , 更是出台了安检政策:机场安检禁止任何乘客携带饮品等液体通过机场 , 全身上下甚至连鞋子都得脱下检查 。 要知道 , 飞机一旦出事故 , 生还几率是很低的 。

该事件还影响到了铁路、地铁等其他的出行方式 , 携带饮料的乘客必须当场喝一口 。 人心难测 , 明天和意外真不知哪一个会先来 。
但是 , 大家也会有疑问 , 像铁路安检一样 , 先喝一口不就行了?而且自己携带的饮料水不能带 , 那为何机场内购买的就行呢?

飞机上没有“喝一口”的原则
一个安检口一般只有2-3个安检员对乘客所带的物品进行检查 , 但机场流动性大 , 每天来往的乘客数以万计 , 如果每个人都在安检口喝一口水再慢慢检查的话 , 不一会就会被堵得水泄不通 。 这对安检人员来说 , 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 而且机场的安检技术也没有发达到能检测出饮料成分的程度 。 还有些乘客 , 喜欢掐着时间点登机 , 要是因为喝水检查耽误了行程 , 最后该追究谁的责任呢?
另外 , 如果真是遇到了恐怖分子 , 这样一瓶水会让他停止行动吗 。 一般上 , 恐怖分子为了掩人耳目 , 会把危险物品伪装成饮料的样子 , 一旦开始行动 , 那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 , 飞机都敢炸 , 还不敢喝一口不能携带的液体吗?所以 , “打蛇打七寸” , 一刀切掉才会无后患 。

机场内的水有“特权”?
要说可以带上飞机的水有哪些 , 就只有在机场购买的和候机厅饮水机内的 , 那么 , 它们能带上飞机的原因是什么呢?又确定一定安全吗?
要知道 , 所有通过了安检进入到了机场内的物品 , 都要先经过十分严格的把关和检验的 。 安检人员对乘客会逐个进行检查 , 对机场内的商家也会进行严格的筛查 , 不存在出现违禁品的情况 。 而且 , 乘客能在此买饮料 , 那必定也是成功经历了安检 , 不必担心会把违禁品装进饮料里 。

推荐阅读